星耀8 EM横空出世,比亚迪汉DM-i的霸主地位要悬了?
吉利最近推出一款名为银河星耀8 EM的新能源车,直接把枪口对准了比亚迪汉DM-i。
这款车放话要在20万以内称王称霸,看这架势,是要在B+级混动市场掀桌子了。
事情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比亚迪汉DM-i这些年混得风生水起,俨然成了这个级别的标杆车型。
很多人想买混动轿车,第一反应就是去看比亚迪。
这种局面持续了好一阵子,直到吉利打出这张牌。
先看看外观。
星耀8 EM标榜什么"东方美学",前脸采用封闭式设计配所谓"涟漪美学"。说实在的,现在这些新能源车不都爱整这套么?不过这车确实够长,五米的车身,风阻系数压到0.25,比汉DM-i还要长一截。配上20寸轮毂和运动卡钳,样子确实是那个意思。
钻进车里才叫开开眼界。软包占了85%的面积,仿麂皮材质用得挺狠。那个被称作"棉花糖座椅"的玩意儿,据说有七层结构,长途开车应该不会太遭罪。最夸张的是那个23个喇叭的音响系统,支持7.1.4声场和2000瓦功放。销售小哥跟我说这个音质能秒奥迪A8上的那套,我持保留态度。
动力方面更是一点不含糊。雷神混动系统,综合扭矩605牛米,零百加速6.49秒。官方数据馈电油耗3.67升,满油能跑1400公里。这些数字要是没水分的话,确实比汉DM-i的4.2升省油不少。
智能化配置也堆得挺狠。标配有高速导航驾驶辅助、自动泊车这些。高配版本还带激光雷达,自动刹停能做到135公里时速,机械车位泊车成功率98%。说实话我对这些数据的真实表现存疑,得试过才知道。
价格是重头戏。这么多配置往车上一堆,价格卡在20万以内,这招确实狠。明摆着就是要挖比亚迪墙角。汉DM-i这些年积累的口碑会不会被这一波冲垮,还真不好说。
市场反应挺有意思。我认识几个本来打算买汉DM-i的朋友,现在都开始观望了。有个做汽车媒体的小老弟跟我说,最近去吉利4S店看车的人明显增多,很多都是对比亚迪客户。
不过这车也不是没毛病。吉利的售后服务网络跟比亚迪比还是弱了点。再就是新车型,质量稳定性有待验证。汉DM-i卖了这么久,小毛病基本都改得差不多了,这点上星耀8 EM还是嫩了些。
销售策略也有讲究。吉利明显是把配置单做得特别好看,一些用户不太容易察觉的地方就省点成本。比如内饰虽然用料不错,但做工精细度还是稍逊比亚迪一筹。车机系统虽然功能多,流畅度偶尔会打折扣。
这事让我想起十年前国产手机混战那会儿。华为、小米、OPPO轮番上阵,各自打出不同的牌。现在新能源车市场也进入了这个阶段,比配置、拼价格、秀技术,还得看谁能笑到最后。
消费者倒是挺精明的。不少人都在等第一批车主的真实反馈,不想当小白鼠。要我说也是,买车又不是买手机,几十万的东西,谨慎点没错。
星耀8 EM这个打法,会逼得比亚迪不得不跟进。听说比亚迪已经在准备汉的改款,配置肯定要往上提。搞不好年底我们就能看到新一轮的价格战,这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
有趣的是,两家公司的风格完全不同。比亚迪像是个埋头做技术的老实人,吉利更像是个会搞营销的机灵鬼。到底哪种路线更能赢得市场,现在还不好说。
我特意跑去两家4S店转了转。吉利这边的销售明显更会来事,把配置亮点讲得头头是道。比亚迪那边就实在多了,重点讲三电系统如何靠谱。两种风格,各有千秋。
其实吧,老百姓买车也就图个实在。要么图省心,要么图省钱,再不就图个面子。星耀8 EM这套打法,就是要让你觉得花小钱装了大款。能不能成,还得市场说了算。
有业内人士给我算过一笔账。按照吉利的定价,这车利润率应该不高,估计是要先抢市场占有率。比亚迪那边成本控制做得好,汉DM-i利润率反而可能更高些。
说起竞品,别忘了还有长安深蓝SL03、传祺GA8这些选手在一旁虎视眈眈。现在国内混动市场越发热闹,各家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良性竞争是好事,最后受益的还是消费者。
黑科技堆砌固然吸引眼球,但汽车终究是个要用十年的物件。电池衰减如何、混动系统可靠性怎样、售后服务跟不跟得上,这些才是真正考验厂家功力的地方。新车型往往要经过两三年市场检验,才知道成色几何。
我特别留意了一个细节:星耀8 EM的车主手册写得特别厚。这倒不是坏事,说明功能多嘛嘛。但反过来想,功能越复杂,出问题的可能性也越大。简单可靠有时候比花里胡哨更重要。
身边有朋友已经下订了,等提车后我得好好蹭开几天。纸上谈兵终觉浅,车到底好不好,还是得开了才知道。到时候再跟大家分享真实感受。
记得有位修车老师傅说过:"现在的车啊,电子设备越来越多,修车的门槛越来越高喽。"这句话放在新能源车上更贴切。电池电机电控,哪样出了问题都不是街边小店能搞定的。
说到底,买车这件事还得看个人需求。有人看重品牌,有人追求配置,也有人就图个省心。星耀8 EM确实来势汹汹,但要撼动比亚迪的市场地位,光靠配置单可不够。
该来的竞争迟早会来,这不就是市场经济的魅力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