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众朗逸面对消费升级与新能源冲击的双重考验

上汽-大众朗逸面对消费升级与新能源冲击的双重考验-有驾

作为中国车市"逸"字辈双雄之一的上汽-大众朗逸,近期市场表现同样遭遇"倒春寒"。这款曾经长期霸榜的国民家轿,3月仅交出24,042辆的销售成绩单,同比下滑明显,排名更是跌至第六位,与老对手日产轩逸在销量榜上"狭路相逢"。从厂商指导价7.999-15.19万元的亲民定价区间来看,朗逸本应延续其"销量收割机"的市场神话,但如今却不得不面对消费升级与新能源冲击的双重考验。

细究其市场表现,朗逸的销量曲线犹如过山车般起伏不定:1月尚能维持3.2万辆的亮眼数据,2月受春节因素影响骤降至1.5万辆,3月虽有所回暖,但2.4万辆的成绩与其巅峰时期单月破5万的辉煌相比,已然相形见绌。这种断崖式下滑,恰似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传统燃油车在电气化浪潮中的集体焦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朗逸与轩逸这对"欢喜冤家"的销量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两者3月销量仅相差不到5000辆,这个数字在去年同期可是高达1.2万辆之巨。面对这样的市场变局,朗逸产品矩阵的局限性逐渐显现。虽然2023款车型新增了1.5T EVO发动机版本,但全系仍以纯燃油动力为主,在比亚迪秦PLUS DM-i等插混车型的强势围攻下显得力不从心。更值得警惕的是,3月新能源轿车销量榜前十中,AION S、深蓝SL03等车型正以每月1.5万辆以上的增速蚕食市场,这些竞品在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等方面的配置优势,恰好击中了年轻消费群体的痛点。

上汽大众并非没有应对之策。据悉,基于MEB平台打造的纯电版朗逸已进入路试阶段,新车或将命名为"朗逸EV",预计搭载最新IQ. Drive智驾系统。但电气化转型的窗口期正在收窄,当比亚迪海豚、特斯拉Model 3已将12-20万元细分市场搅得天翻地覆时,传统车企的转身速度仍显迟缓。某4S店销售经理透露:"现在到店客户十有八九会问新能源车型,我们只能靠3万元终端优惠留住摇摆客户。"

行业分析师指出,朗逸的困境实则是合资品牌转型阵痛的缩影。在智能电动车领域,自主品牌已建立起从三电技术到软件生态的全产业链优势,而德系车引以为傲的底盘调校、工艺品质等传统卖点,正在被消费者重新评估其价值权重。随着4月价格战再度升级,朗逸若不能尽快补齐新能源短板,其"国民家轿"的金字招牌恐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
有驾APP下载-有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