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预算能买到带激光雷达的电动车?当零跑B10以9.98万的起售价横空出世时,这个看似天方夜谭的问题突然有了答案。预售48小时订单突破3.1万辆,平均每分钟卖出12台——这串数字不仅让同行倒吸凉气,更让消费者直呼真香。但在这股抢购狂潮背后,一个更尖锐的问题浮现:当技术配置与价格底线被击穿,零跑B10究竟是搅局者还是革命者?
4月10日杭州奥体中心,零跑B10的上市发布会像一场精心策划的价格闪电战。原本10.98万起的预售价直接砍掉1万,入门款杀入9万区间,顶配激光雷达车型仅需12.98万。这记重拳直接击穿了行业潜规则——要知道,同级别带激光雷达的车型,价格普遍在20万以上。
市场反应比数据更直观。北京某商圈体验店里,90后程序员小王盯着展车喃喃自语:比我去年买的元PLUS便宜3万,配置还多了激光雷达和8295芯片。销售经理罗彬透露,70%用户选择高配版,女性买家占比飙升至60%。这种越级消费现象,暴露出年轻群体对智能科技的强烈渴求与预算受限的现实矛盾。
激光雷达成本砍半:禾赛AT128雷达探测距离200米,通过自研算法+供应链整合,单颗成本压至5000元以下,仅为行业均价的40%
芯片组合拳:高通8650智驾芯片+8295座舱芯片,前者支撑端到端大模型智驾,后者让车机流畅度碾压同级
三电系统重构:56.2kWh磷酸铁锂电池比竞品少4.3kWh,却通过轻量化车身(比元PLUS轻145kg)实现同等续航
这种硬件顶配、价格腰斩的策略背后,是零跑对供应链的极致掌控。某激光雷达厂商负责人坦言:零跑的订单让产能提升3倍,单台成本骤降。 当传统车企还在为选装激光雷达该定价多少纠结时,零跑已将其变成全系标配的白菜价技术。
不过,预售订单破纪录的捷报声中,行业观察者嗅到了更复杂的信号。零跑经销商夏衍透露,B10今年要扛起15万台的销量重任,相当于月均1.25万辆。这个数字看似风光,却暗藏隐忧:
内部左右互搏:自家中型SUV C10纯电版起价12.88万,与B10价格高度重叠,可能引发兄弟车型内耗
技术信任危机:某新势力品牌近期智驾事故频发,导致公众对低价激光雷达车型的安全性疑虑升温
充电基建短板:零跑自建超充站覆盖率不足,长途出行仍需依赖第三方充电桩
更值得玩味的是价格策略的副作用。当激光雷达车型下探至11万级,传统车企被迫跟进降价,但硬件成本高企的他们已无退路。某合资品牌高管私下抱怨:零跑这是在破坏游戏规则。
抛开行业角力,真实用户的选择或许更能说明问题。试驾过B10的科技公司高管李先生评价:这车的硬件相当于三年前30万级别的水平。 退休教师陈女士则对四音区语音控制赞不绝口:说方言都能听懂,比教孙子用智能手机简单多了。
在杭州某充电站,刚提车的90后宝妈张婷算了一笔账:每周通勤300公里,电费不到30块,比地铁还便宜。她特意演示了一键儿童锁功能:带娃出门再也不用担心他乱按车门了。这些细节,印证了零跑产品总监周颖的理念——不盲目堆参数,但用户需要的刚需功能一个不少。
零跑B10以9.98万的价格撕开市场裂缝时,它不仅仅在卖车,更在重新定义技术普惠的边界。预售订单的3.1万组数据背后,是3.1万个家庭对智能出行的投票,也是中国汽车工业从堆料内卷转向价值重构的缩影。不过话说回来,当激光雷达变得触手可及,我们是否也该思考:技术的平民化,究竟会让出行更安全,还是催生新的风险?这个问题,或许比销量数字更值得深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