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雨,我开车路过青岛某僻静的小区,忽然瞄到一辆有点年代感的面包车,朴素得不起眼,但那熟悉的线条让我猛地一打方向,车轮擦着路牙石停了下来。妈的,这不是那辆"韩国奔驰"吗?十多年前青岛街头最显眼的座驾之一,青岛黑老大聂磊的代步工具!
再仔细一看,没错,就是那辆双龙Istana。虽然早已不挂"鲁U99999"的牌子,改成了普通号码,但那独特的车身轮廓骗不了人。这车就像一个时代的活化石,见证了那个黑白交织的年代。不经意间触发回忆,多少青岛人对那个年代又爱又恨的复杂心情。
这辆外表其貌不扬的MPV,说白了就是个韩国产的面包车,但它的设计却有种说不出的倔强和复古感。方方正正的车身像个移动的集装箱,没有现在MPV那种流线型的圆滑,反而有种不讲理的硬朗。那短短的引擎盖和巨大的挡风玻璃,就像80年代香港黑帮片里的场景,透着一股浓浓的江湖气。车身漆面保存得出奇的好,只是那个奔驰标志早已被摘除,只留下一个圆形的痕迹。
去年有个改装店老板邀我看过一辆一模一样的车,那内饰简直像时光胶囊。粗糙的塑料件,简陋的仪表盘,连空调出风口都像上世纪的老电视机按钮。但坐进去的感觉却出奇地舒适,那种宽敞感是现在的MPV难以比拟的。后排空间就是个会客厅,黑老大谈生意的移动办公室,那么大的空间能让谈判者忘掉紧张。座椅包裹感是现在的车无法模仿的,就像你家老旧的沙发,屁股一陷就不想起来。
这车的技术含量放现在确实不算啥,是个汽车系的大学生都能复述出它的技术参数。2.3升直列四缸发动机,最大马力不过110匹,绝对是现在幼儿园级别的动力。手艺人都知道,这发动机的祖宗是德国奔驰OM601系列,耐操得很。我改装厂的师傅跟我说,这玩意儿跑个50万公里就像人到中年吃饭喝水一样平常。
前几年我在胶州湾高速开过一次这车型,那加速感简直像乌龟拉屎——慢到让你怀疑人生。油门踩到底,转速表针颤颤巍巍爬上去,车速表却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纹丝不动。但高速上130稳定巡航,方向盘纹丝不动,跟轨道车似的。我当时嘲笑它古董一样的操控,结果高速上遇到暴雨,旁边的新车纷纷减速,这老爷车反而像没事人一样稳如泰山。
当时我以为这车悬挂是多余设计,后来才发现是我肤浅了。虽然技术简陋,但韩国人把德国底盘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坚固、耐用、不折腾。这车就是设计来穿越战场的,对付青岛的烂路简直是大材小用。
维护这种老爷车也有窍门:机油一定要选择矿物质的,别用现在流行的全合成,容易漏;底盘每三个月必须做防锈处理,否则沿海地区两年就报废;变速箱油比厂家建议更频繁地换,能延长寿命一倍。
如果你想买这种老爷车,我只能说:别!除非你像那些老炮一样,为情怀买单,否则实在没必要。现在15万出头就能买到比它强十倍的国产MPV,动力、科技、安全性完全不是一个量级。虽说这车经典耐操,但毕竟零部件越来越难找,万一出问题就是无底洞。
这些年,我看过太多豪车来了又走,但这辆不起眼的韩系MPV却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活了下来。它就像一个沉默的老兵,守望着那个已经远去的时代。当年耀眼的"99999"车牌早已成为历史文物,但车子本身却默默延续了下来——或许这就是最好的隐喻,人会倒,车会留,最终留下来的,不是权势和张扬,而是那些真正结实耐用的东西。
写到这里,忽然发现自己说多了,有点触景生情了。但每次看到这种老爷车,就忍不住多嘴。毕竟,这是我们这代人共同的记忆,无关好坏,只关乎见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