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最近遛弯儿的时候,听几个老炮儿嘀咕,说这交规又整幺蛾子了,搞了个“超速免死金牌”?细琢磨琢磨,敢情是说,有些个情况下,你油门踩猛了,虽然荷包要出血,但驾照那十二个金豆豆能苟住。
乍一听,这简直是马路摄魂怪的退散符啊!再也不用绷着神经,生怕一时脚痒,年底就得回炉重炼了。But,等等,这事儿真能这么撒欢儿吗?
捋一捋啊,这“免死金牌”也不是白给的。比方说,在非“国字头”(高速)和“市字头”(城市快速路)的地界儿,飚到限速的1.2倍以下,或者在限速卡在60码以下的巷子道儿,冲到1.5倍速以下,再或者在“国字头”、“市字头”的道儿上,蹭到1.1倍速以下,才有可能蹭上这“安慰奖”。
这么一掰扯,问题就来了。头一个,这“免死金牌”会不会反倒成了怂恿大伙儿去捋虎须的迷魂汤?虽说安全第一条,可人呐,骨子里就是贱。就像戒烟,谁不晓得捏死烟头,长命百岁,可真能戒断的,又有几个是铁石心肠?
第二,这些“免死”路段,真能稳如老狗吗?限速划死在60码以下的道儿,十有八九是城乡接合部,人腚混杂,本就暗藏杀机。宽松了超速的绳子,会不会扯出更大的篓子?
跟大伙儿的刻板印象相悖,很多人都觉得“国字头”才是阎王殿,但偏偏是这些貌似人畜无害的“慢速”路段,更容易让人卸下武装。鄙人就曾经在乡道上,亲眼目睹过因为超速,为了躲闪行人而“泰山压顶”的惨剧。
再唠唠这“国字头”、“市字头”。超速10%以下,赦免扣分,这听起来像是菩萨心肠,可换个角度一瞅,会不会让一些个把式觉得“反正超一点点没啥事儿”,然后养出一身臭毛病?须知,“国字头”上的“一点点”,没准就是阴阳两隔的距离。
老实讲,也有人觉得,这新规是为了避免“一刀切”,给那些一时半会儿被路况或者其他幺蛾子绊住,不小心超速的司机们一个台阶下。初衷不赖,可实操起来,恐怕要考验绣花功夫了。
当我们条件反射地把锅甩给“司机素质滑坡”的时候,是不是忽略了路面硬件、道路规划这些个犄角旮旯的猫腻?不少地方的限速,定的那是玄之又玄,一会儿80,一会儿60,让人一头雾水。要是路况给力,车子又争气,谁又稀罕当个“慢郎中”?
往前扒拉个十年八年,咱们会发现,那会儿对超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时候多着呢。但随着铁皮疙瘩越来越多,道路也越来越水泄不通,安全这根弦也就越绷越紧,于是乎,处罚力度越来越狠,恨不得把所有人都培训成“马路活雷锋”。
所以说,这回的“超速免死金牌”,更像是个试水,是在安全和效率之间,小心翼翼找平衡的尝试。
丑话说在前头,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就算有了这些个“免死”的条款,咱也别真把自己当成汉密尔顿,在马路上玩命。毕竟,平安才是回家的唯一通行证。别等出了事,才追悔莫及,想起那被薅走的几张毛爷爷,和那有可能永远无法填补的深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