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的广袤天地中,总有众多车型历经从“风光无限”到“黯然离场”的历程。
举例来讲,19世纪初期,福特T型车惊艳问世,彻底改变了马车夫的职业走向,然而却遭雪佛兰强势冲击,市场份额被大幅抢占;19世纪末期,大众桑塔纳强势崛起,为国产汽车行业的辉煌奠定了基础,可如今其月销量已低至不足1台。
今年,数十家汽车企业以及数百款车型陷入了“最终对决”,那么到了明年,它们又将面临怎样的前景呢?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人作出预测,有3类汽车极有可能率先被市场淘汰,大家最好对它们敬而远之,若非必要,尽量不要选择购买。
首先是缺乏核心技术支撑的新兴势力汽车。当行业热潮渐渐退去,许多新兴势力的真实状况便暴露无遗,眼看着就要被淘汰出局。
不过在汽车行业里,被淘汰并不等同于彻底消失,有可能会被其他企业收购或者合并。
比如小鹏汽车,倘若真的面临倒闭困境,也会有其他车企接手。
如此一来,不仅能够让企业起死回生,还能为车主后续的用车提供更可靠的保障。只不过何小鹏个人的收益可能会减少一些罢了。
特别是像大众、上汽、一汽等在电气化转型方面较为迟缓的车企,它们对小鹏的技术十分眼馋。
况且小鹏的市值并不高,目前仅为74.9亿美元。
要知道就在不久前,大众刚刚向海外车企Rivian投资了50亿美元。倘若咬咬牙就能将小鹏纳入囊中,大众又何必去费其他周折呢。
对于这类拥有技术的新兴势力,消费者可以放心地多关注一些。
然而那些没有核心技术的新兴势力,别看当下销量似乎还不错,实则早已在产品质量上偷工减料。
比如哪吒的某些车型,曾出现过被人一屁股坐扁引擎盖的情况,有博主对其进行拆解后发现,车辆内部的焊接工艺相当粗糙。
一旦这些车企倒闭,肯定不会有企业愿意接手。
消费者持有这类车辆,将会陷入极为尴尬的境地:找不到维修零部件还算小事,一旦车企的云服务停止运营,车辆瞬间就会变成毫无用处的废铁。
威马车主所遭遇的惨痛经历,就是摆在眼前的鲜活例证。
所以,当遇到这些缺乏技术的新兴势力汽车时,消费者应毫不犹豫地远离,千万不要与之有任何关联。
那么该如何判断一家车企是真的具备核心技术,还是徒有其表呢?
方法很简单,如果一家车企没有售价在20万以上的主打车型,那么这个品牌基本就无需考虑了。
其次是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的增程式车型。增程式汽车表面上看起来市场热度颇高,但实际上其发展态势却愈发低迷。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购买增程式汽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购买其电池。
然而如今,车企不仅不会提供固态电池,就连三元锂电池也逐渐减少。不知不觉间,磷酸铁锂电池在增程式汽车中的占比已飙升至74%,而在2021年,这一比例仅为52%。
这意味着在今明两年,消费者买到的很可能是过去两年就已经被市场淘汰的产品。
虽说部分车型并非完全没有三元锂电池,但要想拥有,往往只能选择价格高昂的顶配版本。
至于大家翘首以盼的“大容量电池增程式”车型,那就更遥不可及了。
为此,我专门对后续即将上市的新车进行了一番研究,像阿维塔11、深蓝新S07等,其电池容量均不足40度,按照WLTC标准计算,续航里程最多也就200公里左右。
实际上,即便是采用三元锂电池,要实现200公里的续航都颇具难度,先扣除30%的实际使用折扣,实际续航里程大概只有140公里。
要是换成磷酸铁锂电池,在寒冷的冬季,再考虑到低温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实际续航里程真的所剩无几。
更不容忽视的是,磷酸铁锂电池的“跳电”问题极为严重。
最近,我的一位同事就遭遇了这样的情况。一般增程式汽车的车主习惯纯电行驶,常常会忽略加油。
起初,她看到车辆仪表盘显示还有30公里的续航里程,心里觉得很踏实。但当车辆启动后,续航里程却突然降至3公里,顿时慌了神。
最后没办法,只能搭我的车回家,可把我气坏了。
不得不说,如今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发展得如火如荼,燃油车也在大幅降价促销,而增程式汽车却还在推出去年就已经过时的产品,实在是缺乏诚意。
最后是难以扭转局势的二线豪华品牌汽车。照此情形发展下去,二线豪华品牌退出中国市场并非没有可能。
其实,这样的先例早已出现,前几年,讴歌和英菲尼迪就已经相继退出中国市场。
如今剩下的几家二线豪华品牌,由于缺乏具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只能在市场中苦苦支撑,消耗自身资源,根本无力实现逆转。
如果说新兴势力汽车不太靠谱,那么二线豪华品牌汽车就更让人难以放心了。
毕竟,新兴势力至少还有一款热销的电动汽车作为依仗。但二线豪华品牌手中却没有拿得出手的产品。
以凯迪拉克为例,其燃油车已经大幅降价,像CT4甚至推出了“买一送一”的促销活动。同时,其电动汽车也在进行大力度的降价销售,比如IQ傲歌推出了“3年8折保值回购”的优惠政策。
但结果又如何呢?
数据显示,今年5月凯迪拉克的销量仅为9884辆,同比暴跌53.87%。
而被凯迪拉克视为竞争对手的小米汽车,销量都已经突破万辆。
说白了,二线豪华品牌既没有把燃油车和电动汽车的市场做好,又失去了原有的豪华品牌形象,靠什么来实现东山再起呢?
最终的结果很可能就是,逐渐从市场中消失。
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像沃尔沃有吉利作为后盾,情况相对会好一些。但凯迪拉克、雷克萨斯、林肯等品牌,未来的发展就充满了不确定性。
因此,当消费者遇到这些品牌的汽车时,最好选择避开。
总体而言,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大量车企被淘汰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作为消费者,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惕,仔细甄别,把握好购车时机,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损失。
尤其是遇到上述这3类处于淘汰边缘的车型时,务必果断远离,不要有丝毫犹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