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新规落地:车企宣传告别“自动驾驶”,安全红线全面收紧

### 工信部智驾新规落地:车企宣传告别“自动驾驶”,安全红线全面收紧

(2025年4月19日)

智驾新规落地:车企宣传告别“自动驾驶”,安全红线全面收紧-有驾

**核心要点速览:**

1. **禁用误导性术语**:车企不得使用“自动驾驶”“高阶智驾”“零接管”等模糊表述,统一规范为“智驾等级+辅助驾驶”(如L2级辅助驾驶)。此前常见的“代客泊车”“一键召唤”等功能命名也被叫停,防止用户误判技术边界。

2. **功能安全强制管控**:

- 驾驶员必须全程保持对车辆的控制,系统需通过人脸识别、座椅姿态监测等技术确保“驾驶员在环”;

- 禁止在智驾状态下调节座椅或平躺,对脱手超60秒的行为需提供合理性说明,否则将限制功能使用;

- LCC(车道居中控制)、NOA(导航辅助驾驶)等功能的碰撞安全测试纳入强制要求。

3. **宣传内容全面整改**:

- 宣传材料中不得展示驾驶员脱手画面,若必须呈现需叠加警示标识且时长占比不超过10%;

- 技术文档需明确标注功能限制(如AEB生效速度范围、极端天气失效概率等),取代以往的“全场景通行”话术。

4. **违法成本大幅提高**:

- 车企若因虚假宣传导致事故,最高可面临广告费5-10倍罚款,责任人可被追究2年以下有期徒刑;

- 消费者若因宣传误导受损,可依据《广告法》索赔。

**行业影响深度解析:**

- **车企紧急调整策略**:多家车企连夜修改官网和车展宣传物料,部分激进功能(如自动变道超车)被阉割,回归基础巡航功能。

- **技术路线转向安全冗余**:研发重点从“脱手时长”转向人机协同设计,例如以“记忆泊车”替代风险较高的代客泊车功能。

- **市场格局加速分化**:中小车企因测试验证成本增加面临出清压力,而具备安全技术积累的企业(如沃尔沃、岚图)或成合规标杆。

**消费者须知:**

- 购车时需关注车企提供的“能力白皮书”,明确功能生效条件和失效场景;

- 使用辅助驾驶时需保持双手在方向盘上,警惕系统在雨雾、施工路段等复杂场景的局限性。

**结语**

此次新规标志着智能驾驶行业从“技术狂欢”回归理性,安全与责任的权重首次超越营销噱头。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只有系好监管的安全带,才能真正踩下创新的油门。”未来,透明化、标准化将成为行业主旋律,而消费者生命权的优先级终被置于科技想象之上。

*(本文综合工信部文件及行业动态分析,更多政策细节可查阅官方通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