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风振(Buffeting)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NVH攻城狮(NVHGCS)汽车风振(Buffeting)
很多人都有这种体验:当坐在车里时间久了想降下一侧车窗通风换气时,我们能很明显地感受到一种极有规律的频率极低的压力波动,这种波动令人极其不舒适。实际上,这是一种所有汽车普遍存在的声学现象:风振(buffetingorthrob)。
很多学者和工程师对风振现象作了细致研究,简单来说其核心原理是赫尔姆兹共振腔(Helmholtzresonator)。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现象源于赫尔姆兹共振腔,主动的,比如用嘴吹空酒瓶发出的呜呜声;被动的,比如,将海螺(相当于一个低Q因子的赫尔姆兹共振腔)贴在耳旁,我们就能听到“海的声音”,实际上其源头就是周围的环境声。同样的,开一个口的汽车也可以认为是一个赫尔姆兹共振腔。
汽车风振(Buffeting)-有驾
首先,既然汽车风振的原理是赫尔姆兹共振腔,那么这种现象就会出现在车体有一个开口的情况,如开天窗,降任意一扇车窗(前后排都会有这种现象,但一般情况下后排会更明显一些)。
其次,根据赫尔姆兹共振腔的公式计算,我们可得知其实汽车的风振频率很低,依据现在的大多数车型,此频率低于我们的听力阈下限20Hz。虽然这个频率人耳听不到,但我们对低频的波动特别敏感,而风振的幅值又比较高,所以风振往往给人一种很不舒服的压抑感。
汽车风振(Buffeting)-有驾
最后,风振现象是和车速相关的。车速过低时,没有风振现象出现。随着车速逐渐升高,风振现象越来越明显。而当风振现象到达一个峰值后,其幅值会随车速升高而降低,并在超过某一车速后消失。而且其频率也并非一直不变,而是随着车速变化。
汽车风振(Buffeting)-有驾
天窗
汽车风振出现在开天窗,开单侧窗等情况下。其中,以天窗和后侧窗的情况最为明显。下面我们先看一下开天窗的情况。如下图所示,当剪切流通过天窗时,车外气流和车内气流的速度差导致了周期性的涡旋脱落(vortexshedding)。形象一些,这种涡旋脱落可以联想成做煎饼果子时用竹耙推出的面团。
汽车风振(Buffeting)-有驾
这种涡旋脱落后向后运动,当涡旋碰到天窗后沿时破碎,破碎产生的压力波反馈到前缘的涡旋脱落处,又引起新的涡旋脱落。由此产生周期性的压力波动,并引起赫尔姆兹共振。有一种解释是涡旋脱落的频率正巧与赫尔姆兹共振频率一致从而产生风振,但这种解释并不完善。
汽车风振(Buffeting)-有驾
第一,这种解释不能说明为什么很宽的车速范围(比如30-100km/h)都能激起赫尔姆兹共振,且风振频率并没有特别显著的变化。第二,这种解释也不能说明同样的风速下,仅仅空洞尺寸的变化就可以使风振的频率产生显著变化(和赫尔姆兹理论公式计算的频率非常接近)。
汽车风振(Buffeting)-有驾
汽车风振(Buffeting)-有驾
所以更合理的解释是涡旋脱落的频率和赫尔姆兹共振腔耦合在一起产生了风振,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也可以说,涡旋脱落的频率被赫尔姆兹频率锁定了,可以理解为风振现象是赫尔姆兹共振腔的自激振荡(self-oscillationorself-sustainedoscillation),而涡旋脱落相当于正阻尼。
汽车风振(Buffeting)-有驾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车速过低或过高,风振现象也并不明显。这是因为车速过低,涡旋不能形成;而当车速高于某一阈值时,涡旋破裂成为自由剪切流。下图是用PIV(particleimagevelocimetry)技术获得的图像,应该是比较清晰的。
汽车风振(Buffeting)-有驾
后侧窗
下面我们看一下降后侧窗的情况。首先要明确,整车的流场是非常复杂的。针对后侧窗的风振现象,我们可以简单将后排的流场分为三个区域。
汽车风振(Buffeting)-有驾
最上区域是由于通过前风挡和A柱的气流存在速度差,它们之间的摩擦和相互作用产生了螺旋式的涡旋。这从风洞试验的结果可以得到证实。
汽车风振(Buffeting)-有驾
中间区域是和天窗一样的原理,是造成风振的源头区域。
下面区域是由后视镜造成的卡门涡街。
汽车风振(Buffeting)-有驾
后窗风振的源头主要是中间区域,而最上区域和最下区域其实反而是降低了中间区域的风振效果。这点可以从试验数据中得到支持,下图是去掉后视镜以及沿汽车侧边布置claystraking(加强螺旋涡旋)后的数据对比。
汽车风振(Buffeting)-有驾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到的另一点是上区域和下区域的气流不但能影响风振的幅值,而且可以影响风振的频率。将开口的汽车简化为赫尔姆兹共振腔没问题,但是该赫尔姆兹共振腔的参数是变化的,这种变化受整车复杂的流场影响。
天窗扰流板:天窗扰流板的设计和应用已经比较成熟,在很多车型都可以看到各种不同扰流板设计的身影。
汽车风振(Buffeting)-有驾
前侧窗风振:改变后视镜壳体造型及A柱增加扰流结构,提前破坏层流形成湍流,对前侧窗风振会有很大的改善作用,留意一下,在很多品牌车上都能看到实际应用。
汽车风振(Buffeting)-有驾
对于后侧窗来说,改进措施涉及到对造型比较激进的改变,用户可能很难接受。所以,现阶段并没有太好的方法来消除侧窗风振现象。下面介绍几种研究中涉及到的一些措施。
后视镜支架上方加高:这种方法其实就是增大后视镜造成的卡门涡街区域,从而减少剪切涡流区域。
汽车风振(Buffeting)-有驾
后窗加装立柱:后窗加装一立柱。这实际上是相当于将一个车窗分为两个小车窗,从而消除赫尔姆兹共振效应。
汽车风振(Buffeting)-有驾
安装晴雨挡:这种措施对前侧窗风振有效果。
汽车风振(Buffeting)-有驾
B柱开凹槽:凹槽的作用是消弱可侵入车内空间的涡旋。
汽车风振(Buffeting)-有驾
B柱方形扰流块:同样的削弱进入车内空间的涡旋。
汽车风振(Buffeting)-有驾
显而易见,以上绝大部分措施都是用以研究,并没有工程实用价值。所以针对后侧窗风振最有效的手段还是尽量别只开一个车窗。当然,风振现象的出现其实也是由于汽车造型越来越追求空气动力效率,如果选择复古的车型,多半不会遇到风振现象。
汽车风振(Buffeting)-有驾
欢迎分享转发,禁止未授权转载!
参考文献
1.D.ROCKWELL.Review-sefl-sustainingoscillationsofflowpastcavities.
2.YipingWangetc.Numbericalstudyoftheflow-inducedsunroofbuffetingnoiseofasimplifiedcavitymodelbasedontheslightlycompressiblemodel.
3.ZhendongYangetc.Numbericalanalysisandpassivecontrolofacarsidewindowbuffetingnoisebasedonscale-adaptivesimulation.
4.J.Ocker.Investigationsofsunroofbuffeting.
5.汪怡平等.汽车侧窗风振特性研究及控制.
6.贺银芝等.轿车侧窗风振的风洞试验研究.
7.FarzinGhanadietc.Interactionofaflow-exciteedhelmholtzresonatorwithagrazingturbulentboundarylayer.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