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抱上华为这条大腿之后,赛力斯就如同黑马一样狂飙突进,冲上中国车企市值第三的宝座。
然而命运的齿轮在2025年骤然转向,赛力斯一季度销量暴跌超40%。赛力斯当下的销量危机,是市场对其“寄生式发展”的残酷审判。
1. 中国第三大车企
2019年,深陷转型困局之中的赛力斯(小康汽车),遇见有意进军汽车行业的华为。双方一拍即合,开始了一场从传统车企到新能源赛道领军者的跨越式蜕变表演。
2021年双方进入深度合作期,共同创立AITO汽车品牌,推出了多款问界车型。
赛力斯将自己从身体到灵魂,几乎全部交给华为。华为全权主导着问界产品,无论是设计、制造,还是营销、销售等。
在华为光环的赋能下,问界一飞冲天。
2024年,赛力斯累计售出近50万辆新车,同比暴涨96.98%,其中约40万辆由问界贡献。M9更是超越BBA,稳居50万元以上豪车销冠。
同期,赛力斯营收达1451.76亿元,同比大增305.04%,创历史新高;净利润达59.46亿元,成功扭亏为盈,成为全球第四家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与此同时,赛力斯市值突破2000亿元,远超上汽、长城、理想、吉利等巨头,成为仅次于比亚迪、小米的中国第三大车企。
2. 销量居然大跌40%
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进入2025年赛力斯迎来当头一棒,深陷销量断崖式下滑的泥潭中。
产销快报显示,今年1-3月份赛力斯销量分别为22430辆、21329辆、24609辆,同比分别大跌45.82%、39.43%、34.43%。
今年前三个月,赛力斯累计销量为68368辆,同比大跌40.10%。赛力斯销量之所以大跌,根本原因在于问界系列产品有点卖不动了。
有观点认为,问界销量下滑与其2024年底提前透支销量,以及消费者持币观望新车型上市有关。
但是我们发现,赛力斯的销量去年年底就开始回调和下滑。
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赛力斯销量环比下降,导致单季营收环比下降了7.29%至385.49亿元;归母净利润也环比下降了20.93%,仅达到19.08亿元。
这意味着,虽然赛力斯去去年全年高歌猛进,但其实在第四季度就开始暴露出问题了。
另外,赛力斯2024年总负债暴涨87.22%至824.58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7.38%。高负债压力之下,赛力斯开始频繁融资,包括计划赴港IPO。
3. 寄生华为的风险暴露
赛力斯的销量危机,本质上是“寄生式发展”模式的生存困局。
首先,核心技术空心化。
问界主打高端汽车市场,通过电气化、智能化等技术重新定义豪华。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就是问界最大的卖点。
但无可讳言,问界车型的三电系统、智驾方案、车机生态等软硬件等方面,均严重依赖华为,甚至被外界视为“华为代工厂”。
赛力斯本身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核心技术,并没有太深厚的积累和沉淀,这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其次,汽车品牌附庸化。
2024年以前,“问界”系列商标是属于华为的。直到去年7月份,赛力斯才花费25亿元买下了华为手中的“问界”系列商标。
即便如此,在广大消费者的认知中,“买问界就是买华为”,绝非是买赛力斯,赛力斯沦为“隐形人”。
无论“问界”系列商标在所有权上属于华为还是赛力斯,用户心智上基本上都将问界与华为汽车画上等号。如果没有华为,问界可能也就没有了意义。
最后,独宠红利渐消化。
继赛力斯之后,华为又与奇瑞、北汽、江淮、上汽合作智界、享界、尊界、尚界等。于是,从问界“一界”扩展到“五界”,赛力斯也从“唯一”降级成“之一”。
鸿蒙座舱4.0首发权给了阿维塔,智界 S9、享界 S9 挤占问界在华为门店的黄金展位,赛力斯的在华为的“独宠”地位不复存在。
寄生者的繁荣,终是昙花一现;自立者的生长,方能穿越周期。赛力斯必须从华为的羽翼下挣脱,早日长出独自遨游天空的翅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