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跨界造车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从互联网巨头到房地产大亨,再到家电企业,人人都想在这场新能源浪潮中分一杯羹。但谁也没想到,连酒企也坐不住了——五粮液集团豪掷24亿元收购奇瑞旗下的凯翼汽车,高调宣布进军汽车行业。消息一出,网友们瞬间炸开了锅:“卖白酒的造车?怕不是设计师喝高了画的图纸吧!”
一、酒香飘进车厂,五粮液的“醉翁之意”
五粮液造车这事儿,从一开始就自带“热搜体质”。网友翻出凯翼汽车的新车标,直呼“设计灵感肯定来自五粮液的酒瓶子”。车标上几道流畅的弧线,乍一看像极了一个倒置的酒杯,配上闪电造型的贯穿式大灯,仿佛在暗示:“开这车,随时能来一杯!”更有段子手调侃:“以后4S店卖车送茅台,是不是能拉动销量?”
玩笑归玩笑,五粮液这次可是动了真格。早在2018年,五粮液集团旗下的普什集团就入股凯翼汽车,随后推出首款车型凯翼炫界。到了2023年,全新中型SUV凯翼昆仑上市,号称“意大利大师设计+华为智能座舱+腾讯车机系统”,顶配车型指导价一度冲到15万元。但现实总是骨感的:凯翼昆仑上市一年销量不足万辆,月均销量甚至跌到三位数,网友戏称“这车卖得比五粮液股票还惨”。
二、配置堆到天花板,销量却掉进地下室
要说凯翼昆仑的硬件,五粮液确实没少下血本。车身尺寸直接对标汉兰达,轴距2820mm塞下7座布局;内饰两块大屏配上游艇挡把,皮质包裹的中控台还带氛围灯;动力系统更是搬出奇瑞的鲲鹏1.6T发动机,热效率高达37.1%。更夸张的是,为了打开市场,厂家直接把价格“砍”到地板——原本定价10万元的中型SUV,终端优惠后最低只要6万多,相当于用买五菱宏光的钱开回家一辆“大块头”。
但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某汽车论坛上,车主“酒香不怕巷子深”吐槽:“这车标开出去,朋友都问我是不是参加品酒会送的。”另一位车主“秋名山车神”更直接:“4S店销售比车还热情,进店就送五粮液小酒版,不知道的还以为进了专卖店。”数据也印证了市场的冷淡:2023年凯翼昆仑在中型SUV销量榜上排名第52位,市场份额不足0.3%,甚至不及某些冷门进口车。
三、车标成“社交货币”,同行看笑话?
如果说销量低迷还能用“市场培育期”来解释,那车标引发的舆论狂欢,则让五粮液陷入尴尬境地。社交媒体上,凯翼的车标被P成各种版本:有人加上茅台瓶身的红飘带,有人改成泸州老窖的“国窖1573”字样,评论区清一色刷屏:“茅台快跟上!”“洋河蓝色经典车标已在路上!”
这种调侃背后,折射出公众对跨界造车的微妙心态。某汽车行业分析师直言:“酒企造车就像学霸突然转行说相声,大家先入为主觉得不专业。”更有业内人士爆料,某次行业展会上,五粮液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但多数人只为拍车标发朋友圈,“真正坐下来谈合作的经销商,十个手指头数得过来”。
四、价格战打到骨折,为何还是无人问津?
面对市场冷遇,五粮液拿出了白酒行业的杀手锏——降价。凯翼昆仑部分车型优惠超3万元,入门款裸车价跌破7万元;纯电车型炫界Pro EV更是从12万元直降到9万区间,比同级别比亚迪元PLUS便宜近三分之一。某地经销商苦笑道:“现在卖一辆车的利润,还没一瓶五粮液1618赚得多。”
但低价策略反而加剧了消费者的疑虑。知乎上一条“6万买中型SUV是不是坑”的提问,获得2000多条回答。网友“机械狂人”分析:“造车不是拼积木,底盘调校、品控体系、售后服务这些隐性成本,低价车根本cover不住。”更有车主爆料,凯翼4S店数量严重不足,“换个零件要等半个月,售后电话永远占线”。
五、白酒巨头们的造车梦,该醒了吗?
五粮液的困境并非个例。早年间,做空调的春兰、搞摩托的力帆都曾跨界造车,最终黯然退场。反观隔壁手机厂商造车,华为靠技术赋能问界系列杀出重围,小米SU7未上市先火。两相对比,酒企造车的短板暴露无遗:既没有华为的智能生态,也缺乏小米的粉丝经济,单靠资本运作和价格战,终究难逃“赔本赚吆喝”的命运。
不过,五粮液似乎还没打算认输。内部人士透露,2025款凯翼昆仑将搭载宁德时代电池,续航突破600公里,车机系统也要接入五粮液会员生态,“开车能积分换酒”。这个脑洞大开的计划,不知能否扭转乾坤。只是网友们早已备好新梗:“建议方向盘设计成醒酒器造型,挂挡改叫‘满上’档,碰撞测试时弹出酒柜,绝对爆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