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产品优势“标签”的车企将被市场忘记!

仰望U7的上市发布让我重新思考中国车企品牌们各自的优势都在哪里,市场沉淀形成的用户认知标签都是什么,这些优势标签会让销量越来越向他们聚拢,在新能源汽车竞争甚至世界全横向竞争中胜出。

很显然仰望U7的发布,采用了雷军营销“格式”,小鹏用它成功爆款,相信仰望U7会比小鹏爆款更惊人,那就是消费者心理价格高预期与实际价格落差造成的销量洪水猛兽,百万品牌车型,最后推出价格来到了六七十万,这让ET9和尊界S800以及同级竞品们难以望其项背。但这个前提是过硬的产品和技术,没有这一点,利用雷军格式,只会让人觉得不值这个钱,自然也推高不了销量。

仰望U7这款产品集大成了比亚迪的技术,包括行业空白技术。天神之眼、易四方、云辇Z等,让仰望U7实现底盘在纵向、横向、垂向的三向自由控制,悬架有液控变为电控,让电动汽车的三电核心成为四电,这就是仰望U7的里程碑式意义,他不仅超越了仰望U8\U9,也超越了其他竞品。

没有产品优势“标签”的车企将被市场忘记!-有驾

至此,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行业和市场中逐步沉淀下来自己的独特优势标签,那就是以“底盘”智能电控为核心、以四电和智驾并驾齐驱的优势标签。比亚迪在卷四电,在卷底盘智能,这成为比亚迪的长板,而智驾也并不短。

近日,理想汽车宣布开源理想投入了几十亿元的智驾操作系统,李想期望“通过开源推动我们国家甚至全球汽车产业的智能化。希望多年以后回头再看,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上,有今天,有我们,有理想。”

也就是说,理想希望通过开源,让理想品牌变的强大,活的长久。其实在理想的历史让,智驾并不是理想汽车的显著优势和特点,市场的认知就是冰箱彩电大沙发!也就是内饰的舒适性豪华性给理想带来了销量。但理想在调整战略,希望转移到智驾和AI上来,让理想成为一个汽车机器人公司,而不是一个豪华家具厂。也就是让优势标签从“硬件舒适”转型“系统智能”,操作系统开源就很好印证了这一点,理想的智驾是不是第一梯队,开源对理想和行业的影响,还需要市场和时间的验证。

没有产品优势“标签”的车企将被市场忘记!-有驾

其实最标榜自己为智驾第一梯队的是小鹏和鸿蒙智行,也普遍得到了市场的认同,但我想说的是,2024年双方隔空论战已经分出结果,而且双方的客户群体也不同,小鹏是中端客户,随着MONA M03的产品下沉并爆款,小鹏的定位会进一步拉低。而鸿蒙智行的定位始终在几十万的高端车型,而且销量效果也不错。这个市场现象说明,小鹏的智驾和AI是“平权智驾”,而鸿蒙的智驾是不平权的

最后在说说小米汽车,其实小米SU7一直还是延续的小米手机的理念,性价比和发烧友这两个特点,以及对应的群体。小米SU7上市前,胃口被吊到了50万以上,后来实际价格二三十万,就是走的性价比路线。而小米SU7 ULTRA虽然也有性价比的影子,但已经更多的凸显“发烧友”的印象,因为这两款车型都贯彻了“速度”这个年轻化的标签,这也是小米汽车对标保时捷的地方,也是小米痴迷纽北赛道的地方。

比亚迪以“底盘智能”为核心,以四电和智驾加持的认知标签正在形成;鸿蒙系列以“高端智驾”为核心的领先标签正在形成;小鹏以平权智驾和AI为核心的标签正在形成;理想以硬件舒适正在向智能驾驶为标签转变。这些产品优势为标签的品牌无疑会在竞争的下半场聚拢销量,而以模式为标签的,把产品处于非核心打造的,甚至没有优势标签的,最终也会被忘记而籍籍无名。大家会说,下半场大家都在抢智能化智驾的标签,是的,都走一条路,那就看谁跑的快跑在前边。

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个品牌,蔚来也是一个标签性极强的品牌,那就是换电模式,蔚来过于强化了换电,而忽视了产品本身打造或者宣传。所以蔚来的这次战略改革调整,急需要向理想学习,转换标签,聚焦产品和技术,而不是强化模式、生态。

纵观历史,德系车质量过硬,特别是底盘,日系车省油,美系车大气但油耗高,沃尔沃以安全为标签,保时捷以激情为标签,长城以越野为标签,在过去燃油时代都活的很好。但来到新能源时代,需要打造新的标签,才能活出新势能。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