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眼|“手搓锂电池,全家开奔驰”,这波收割瞄准低收入农民了

暴富梦碎:揭秘农村锂电池代工骗局

乡间老屋里,22岁的小杰汗如雨下,眼前的点焊机发出滋滋响声。他小心翼翼地操作着,将一个个圆柱形电池按正负极排列,用电烙铁串并联,再用点焊机焊接,最后封装。这套看似简单的工序,承载着他脱离打工生活、一夜暴富的梦想。

“一天轻松赚七八百”、“手搓锂电池,全家开奔驰”——这些抖音上的广告语,让他通宵达旦也不觉疲惫。为此,他把攒了好久的19800元全部投了进去,甚至辞掉了稳定的工作。然而,梦想很快变成了泡影。

小杰不是唯一一个掉进这个陷阱的人。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越来越多人被这种低门槛、高回报的锂电池代加工项目吸引。他们大多是像51岁的老齐这样的中年人,一边扛着家庭重担,一边看着自己的体力日渐不支,急切地寻找一条退路。

小齐清楚记得,冬至那天,他联系了某电子科技公司。业务经理夸下海口,说一组电池能赚100元,一天能挣七八百。最吸引人的是,交的万元费用只是“押金”,做满一千组电池后就能退还。就这样,小齐被说服了,拿出了家里仅有的积蓄,准备大干一场。

风暴眼|“手搓锂电池,全家开奔驰”,这波收割瞄准低收入农民了-有驾

那些精准投放的广告,用精心设计的话术,精确打中农村人群的软肋。对五十多岁的农民,广告强调“生一场大病,全家就完了”;对年轻人,则摆出新能源、乡村振兴等国家政策。有些广告甚至声称“国家给农村发钱了”,暗示这是赶上国家政策的好机会。

可现实很快就给这些抱有期望的人当头一棒。小杰辛辛苦苦做了一个多月电池,寄给公司后却被各种理由拒收。一开始他以为是技术问题,不断改进。直到有一天,他拆开手里的电池,发现里面竟然倒出来细碎的沙子和粉末,根本不导电!

风暴眼|“手搓锂电池,全家开奔驰”,这波收割瞄准低收入农民了-有驾

公司解释说这只是练手的“模型”,不是真电池。但事先根本没人告诉他这一点。后来他在网上发现这家公司早有诈骗前科,要求退款时,对方却只退了一万,剩下的9800元就此烟消云散。

老齐遭遇了类似的情况。公司寄来的是明显的二手退役电池,设备也只值1000多元。更可气的是,原本说好的一组100元加工费,变成了只能做电钻上的小型电池,一组只给10元。“我挣这个钱不把牙都饿掉了?十块钱够喝稀饭的。”

风暴眼|“手搓锂电池,全家开奔驰”,这波收割瞄准低收入农民了-有驾

当他们回想起来,这些骗局其实漏洞百出。所谓的“公司”不过是租用的办公室,人员寥寥无几。培训也只有短短几小时,就匆匆上岗。更要命的是,这些小作坊根本没有锂电池生产销售资质,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小杰记得培训时焊接铁片打出的火花很大,像点燃了“仙女棒”。他担心地问会不会有危险,培训老师只是随口说“会连电”,意味着可能起火,却没有任何安全措施。

风暴眼|“手搓锂电池,全家开奔驰”,这波收割瞄准低收入农民了-有驾

这些瞄准村县低收入人群的公司,大多是空壳运作。工商信息显示,它们经常更换名称、法人和经营范围,运营一段时间后就注销跑路。有些公司甚至资产不到1万元,却声称是“当地控股企业”。

维权之路更是艰难。被骗者们联系工商、市场监管等部门,却往往被告知这属于“合同纠纷”,建议通过法院解决。但对于这些农村人来说,起诉意味着高昂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很多人根本承担不起。

风暴眼|“手搓锂电池,全家开奔驰”,这波收割瞄准低收入农民了-有驾

有律师指出,如果公司明知自身无法履行合同义务,却通过虚假宣传骗取钱财,这已经构成诈骗。但在精心设计的合同中,那些口头承诺往往只字未提,让受害者陷入举证困境。

现在的小杰,创业梦想彻底破灭,重新回到五金厂打工。老齐则重新开起了货车,这几个月家庭收入几乎停滞,日子捉襟见肘。他始终没有勇气告诉妻子发生了什么,因为家人最清楚,一年的积蓄对他们这样的家庭意味着什么。

风暴眼|“手搓锂电池,全家开奔驰”,这波收割瞄准低收入农民了-有驾

我们看到,那些打着新能源、乡村振兴旗号的骗局,正吞噬着无数农村家庭来之不易的血汗钱。这些打工者、农民辛辛苦苦攒下的钱,本想投资一个未来,却落入了精心设计的陷阱。你身边有没有人遇到过类似的情况?面对这样的骗局,我们又该如何提高警惕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