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界S7遭滑铁卢?本以为是强强联手,结果却是1+1小于2?

智界S7是奇瑞和华为合作的首款车型,但目前的表现并不理想。截至6月9日,该车型的销量已连续四周下跌,六个月销量均未突破千辆。

智界S7遭滑铁卢?本以为是强强联手,结果却是1+1小于2?-有驾

该车型重新发布后的最初几个月销量还不错,3月销售达到3197辆,4月增至5012辆,5月销量为5021辆。对于一款起售价近25万元的车型,这样的销量表现似乎已经相当不错。然而,与问界M9和问界M7每月销量均超一万辆的表现相比,智界S7的销量显得并不突出。尤其是到了6月,智界S7的销量显著下降,这款寄予厚望的车型仅三个月后就显现出势头不足。

智界S7遭滑铁卢?本以为是强强联手,结果却是1+1小于2?-有驾

智界S7于去年11月28日首次上市,官方指导价为24.98万元至34.98万元。但上市后不久,该车便出现了产能不足的问题,甚至有传言称奇瑞和华为之间存在不和,但随后这一传言被证实为不实。从上市到今年2月份,该车型的累计销量仅为794辆。

不到四个月后,该车型便进行了改款重新上市,推出了五款不同配置的车型,价格区间仍为24.98万至34.98万元。尽管起售价没有变化,但有三款车型的价格下调了2万元。入门车型的CLTC综合续航里程从原来的550公里提升到705公里,并且在不配备激光雷达的情况下,已经能够利用华为的视觉智驾方案,在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上实现领航辅助驾驶功能。无疑,这次改款大大提升了智界S7基础车型的性价比。

智界S7遭滑铁卢?本以为是强强联手,结果却是1+1小于2?-有驾

尽管如此,智界S7的销量仍未达到预期。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与同属鸿蒙智行旗下的问界M9和问界M7相比,问界M9的月销量超过了1.5万台,问界M7的月销量也超过了1万台。在智界品牌发布时,由于奇瑞是自主品牌中的佼佼者,技术实力和品牌号召力都较强,奇瑞和华为的合作被视为强强联手,外界对智界品牌的期望也高于问界。然而,目前看来,无论是销量还是市场影响力,智界都不如问界。

智界S7在产品力方面并不逊色于竞争对手,华为智驾技术的加持甚至使其在智驾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然而,智界品牌的成功也是由于华为的加持,而失败也是因华为。

智界S7遭滑铁卢?本以为是强强联手,结果却是1+1小于2?-有驾

首先,问界品牌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与其专注于SUV车型密切相关。增程+中大型SUV+彩电冰箱大沙发的组合已被理想汽车证实为一条竞争较小且单车利润高的路径,而问界几乎垄断了这一市场。与之相反,无论是智界还是享界,推出的首款车型都是轿车,而轿车市场已是竞争激烈的红海。这一价位的车型面临众多竞争对手,包括特斯拉Model 3、小米的SU7以及阿维塔12和极氪001等,这使得智界S7在市场中难以脱颖而出,这正是奇瑞和华为合作面临的尴尬局面。

智界S7遭滑铁卢?本以为是强强联手,结果却是1+1小于2?-有驾

其次,智界S7的市场定位颇为尴尬。看看问界的车型,其定位非常明确,均为家用SUV,这种车型与智驾的结合非常合适,因为SUV车型不强调驾驶感,而智驾为这类车型带来的安全感或减少长时间驾驶的疲劳感与问界车型的定位非常贴切。

然而,智界S7作为一款中大型轿车,其定位是操控性,而操控本身与智驾存在冲突。如果全部由智驾完成,操控的优势对驾驶者的价值大打折扣。在这个价位段,小米的SU7不仅定价更低,还同样标榜操控性,这可以通过比较享界S9的定位来看,享界S9作为行政级轿车,舒适性与智驾的结合并不冲突,而智界S7的定位则显得尴尬。

智界S7遭滑铁卢?本以为是强强联手,结果却是1+1小于2?-有驾

第三点,智界品牌无法像问界那样,承接华为带来的品牌红利,这也是智界S7销量不及预期的重要原因。由于东风小康的技术实力和乘用车制造经验较弱,很多人认为问界品牌等同于华为造车。而奇瑞汽车的乘用车制造实力则强得多,这使得奇瑞在智界品牌中的话语权和参与度较高,因此被认为不是纯粹的“华为汽车”。对于愿意花费数十万元购买鸿蒙智行产品的消费者来说,他们大多是因为华为而来,奇瑞或许也未曾想到,强大的研发制造实力反而成为了不利因素。

智界S7遭滑铁卢?本以为是强强联手,结果却是1+1小于2?-有驾
或许正是由于以上几个原因,奇瑞和华为联手打造的智界汽车,在销量和影响力上反而不如问界品牌。尽管改款上市的头几个月,智界S7的销量还算可以,但随着热度逐渐消退,其与问界的差距将进一步扩大,这可能就是智界品牌面临的尴尬局面。问界汽车作为与华为深度绑定的第一个车企,已经占据了最佳生态位置,智界品牌如果想要复制问界的辉煌,可能需要寻找新的道路#深度好文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