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过路费转油费成定局?专家言论引争议,车主:不跑高速亏大了

最近,关于高速收费改革的话题在车主圈里炸开了锅。有专家提议把高速过路费直接算进油价里,结果网上评论区瞬间被「不跑高速的亏大了」「电车车主躺赢」这类留言刷屏。一位广州的网约车司机老张吐槽说:「我每天就在市区跑,一年上高速的次数一只手数得过来,现在油价已经贵到肉疼了,再往里头加钱,这不是逼我改骑电动车吗?

高速过路费转油费成定局?专家言论引争议,车主:不跑高速亏大了-有驾

专家说「更公平」,车主却算起了账

高速过路费转油费成定局?专家言论引争议,车主:不跑高速亏大了-有驾

支持改革的专家认为,把过路费摊到油费里能实现「用路多、付费多」的公平原则。比如常年跑长途的货车司机,每年光过路费就能花掉几万块,改成油费分摊后,他们每公里实际支付的费用可能更低。但问题来了——那些只在市区通勤的私家车主,每天上下班连高速匝道都没见过,却要为别人的长途出行买单。

高速过路费转油费成定局?专家言论引争议,车主:不跑高速亏大了-有驾

重庆一位宝妈小林算了一笔账:她家的小轿车一个月油费800元,按专家提议的方案,油价每升可能要多加1元。这意味着她一年得多掏近千元,而这笔钱原本和她几乎没关系。「我回老家走国道都不用高速,现在反而要给全国的高速路贴钱?」她无奈地说。更让油车车主不满的是,电动车不用加油却能免费跑高速,有人调侃:「以后大家都买电车,高速路维护的钱谁来出?总不能靠烧电的车主交空气税吧?

高速过路费转油费成定局?专家言论引争议,车主:不跑高速亏大了-有驾

海南模式被热议,但「一刀切」行不通?

高速过路费转油费成定局?专家言论引争议,车主:不跑高速亏大了-有驾

其实国内早有先例——海南岛的高速公路不设收费站,费用全部加在油价里。当地油价常年比内陆贵1.5元/升左右,对于每天通勤的上班族来说确实压力不小。但海南面积小、高速里程短,外地游客加油量占比高,这种模式勉强能运转。如果放到内陆省份,情况就复杂多了。一位河南的货车司机老李直言:「我从郑州跑到深圳,横跨四个省,要是每个省油价里都加过路费,最后交的钱可能比现在更多!

高速过路费转油费成定局?专家言论引争议,车主:不跑高速亏大了-有驾

值得关注的是,不同地区的用车习惯差异巨大。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跨城通勤族确实需要频繁使用高速;而中西部很多县城居民,可能一年就春节回家跑一次高速。有网友建议:「不如让车主自己选,就像手机套餐一样,经常跑高速的选『油费套餐』,不常跑的就维持现有收费方式。」

高速过路费转油费成定局?专家言论引争议,车主:不跑高速亏大了-有驾

改革背后藏着环保账,但车主怕成「冤大头」

专家提出的另一个理由是环保——通过油费调节用车成本,倒逼大家少开车、多坐公交。这个逻辑看似合理,却让车主们更焦虑了。北京上班族小王抱怨:「我倒是想坐地铁,可公司离最近的地铁站还有三公里,总不能天天打车转公交吧?」更现实的问题是,很多三四线城市公共交通覆盖不足,电动车充电桩也没普及,老百姓除了开车根本没得选。

争议声中,也有理智的声音出现。有交通学者提醒,任何改革都不能搞「一刀切」。比如可以设定「高速里程抵扣」政策:车主全年实际跑高速的里程,按比例返还部分油费差价。或者对营运车辆(如货车、出租车)和私家车区别对待。毕竟,天天跑高速的货车和偶尔出游的家用车,对道路资源的消耗完全不同。

眼下最让车主们担心的是,如果改革方案不考虑这些细节,很可能变成「老实人吃亏」。就像网友总结的:「不跑高速的多交钱,常跑高速的少交钱,电车主完全不交钱——这哪是公平分摊,简直是抽奖式收费!」或许真如专家所说,任何改革都需要磨合期,但老百姓更希望看到的是:在制定政策时,能把账本摊开来算清楚,让每一分钱都花得明明白白。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