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道理听着简单,可真正实现,难度堪比登天!
先聊点轻松的。
最近汽车圈啊,大家比拼的不是实用性,而是谁的“肌肉”更扎眼。
开口就是零百加速几点几秒,续航里程几百上千,好像谁家内饰不够豪华,谁家的语音助手不够聪明,就直接被时代淘汰了。
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舒适的座椅固然重要,但车辆的首要职责,难道不是安全、可靠地把乘客送达目的地吗?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岚图搞的“天元智架”了。
名字听着挺高深,所谓L3级智能架构究竟是啥?
说白了,人家没把心思全放在表面功夫上,而是在底盘调校、电机性能、智能驾驶这些核心技术上实打实地下了苦功。
事情是这么个经过。
岚图发布了这套“天元智架”,号称是L3级智能架构,听起来就挺唬人。
架构里头包含青云L3级智能安全行驶平台,应用了一系列先进技术,好比电机、电驱、线控转向、后轮转向、主动悬架等等。
重点是,岚图还自研了“轴向磁通电机”,据内部人士透露,这让咱们在驱动电机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技术优势。
这种电机结构紧凑,能量却很强劲,让岚图的MPV测试车即便在零下30度的严寒下,也能轻松起步。
更值得一提的是,它采用的线控技术,把方向盘和刹车踏板的机械连接替换成了数字信号传输,反应速度大幅提升,配合后轮转向,5米长的MPV,转弯半径竟然比一些小型轿车还小!
这事儿表明什么?华系车开始向技术纵深发展了,开始在别人不注意的领域默默发力了。
眼下,智能驾驶技术也成了各家争夺的焦点。
有些厂商还在琢磨L2级辅助驾驶的升级版,岚图直接推出了鲲鹏L3级智能安全驾驶系统。
两者有何区别?
单说传感器,岚图用的是700线激光雷达,看得更远、更清晰。
决策层面,超过1000TOPS的双芯片算力,让系统应对突发状况时反应更快。
而且,依靠云端每天生成的数百万公里道路数据,系统能不断积累驾驶经验,变得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驾驶员。
或许有人会质疑,只靠摄像头也能实现智能驾驶,为何要采用如此复杂的方案?
原因很简单:安全至上!
华系车之所以选择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就是为了构建更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
这就像给安全系统上了多重保险,即便某个环节发生故障,还有其他系统可以接管。
这些技术积累并非纸上谈兵。
据悉,岚图车辆的AEB紧急制动速度能达到160km/h,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暴雨天气下,系统对模糊不清的障碍物的识别准确率也能达到98%。
甚至在轮胎突然爆裂等极端情况下,车辆依然可以维持行驶稳定。
这些数据,都是实实在在的安全保证。
提到这儿,想必有人会问,这L3级智驾真的能实现吗?
毕竟,这涉及到交通事故责任的界定,一旦发生事故,责任该如何划分?
实际上,岚图已经与多家保险公司展开合作,计划在2025年推出智驾险保障服务,这无疑给用户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岚图还计划在年内推出一款代号为“泰山”的全尺寸六座SUV,该车型将搭载鲲鹏L3级智能驾驶系统。
不仅如此,在2025上海车展上,新款岚图FREE也将亮相,新车据说将融合华为的智能驾驶技术和鸿蒙座舱系统。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件事也预示着中国汽车工业正在经历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
过去,我们总是寄希望于“用市场换技术”,结果呢?
核心技术始终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
现在,华系车开始走自主研发的道路,从“技术引进”转变为“技术输出”。
回想过去,我们只能羡慕地看着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攻城略地。
如今呢?
越来越多的华系车开始走向国际舞台,与那些老牌汽车巨头同场竞技。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华系车要走的路还很长。
技术革新必然会带来新的安全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但无论如何,岚图“天元智架”的发布,都展现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实力与潜力。
这份实力,不是靠花哨的配置堆砌,而是靠脚踏实地的技术积累;这份潜力,不是靠亦步亦趋的模仿,而是靠坚持不懈的自主创新。
我们有理由期待,华系车能够持续突破技术瓶颈,真正掌握市场主导权,为用户带来更安全、更智能的出行体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