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电动车限速25km/h,为何超40%人不赞同?行内人说出解决办法

国标电动车限速25km/h,为何超40%人不赞同?行内人说出解决办法-有驾

9月1日,由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24)将正式实施。此次修订保留了“最高速度不得超过25km/h”的核心要求。小甄此前发起了投票,有超40%的网友反对限速设计。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今天小甄就再次聊聊这个问题。

国标电动车限速25km/h,为何超40%人不赞同?行内人说出解决办法-有驾

投票超40%反感限速25km/h

距离新国标(GB17761-2024)正式实施还有四个多月,虽然对旧标准进行了一些升级,但仍有部分标准不能令人满意。

国标电动车限速25km/h,为何超40%人不赞同?行内人说出解决办法-有驾

故此,小甄设计了包含4个选项的投票问卷。结果显示:有41%的人是比较反对电动自行车限速25km/h,其次是增加北斗定位和动态监测功能,最后就是塑料限重5.5%和重量限制63公斤。我想,如果阅读高一些,投反对限速的占比会更高。

有人评价:“不是反对安全,是反对‘一刀切’。自行车都能骑到20km/h,电动车只快5km/h,感觉没发挥出科技价值。”这不仅暴露了公众对限速的抵触情绪,更折射出一个核心矛盾:当政策用安全画下新红线时,是否充分考虑了不同使用场景的真实需求?

25km/h的限速合理吗?

根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数据,全国主要城市平均通勤距离已达13.2公里,电动自行车作为中短途出行的主力,25km/h的时速意味着单程耗时超过30分钟。这种情况下车主为了赶时间,反而会频繁变道、闯红灯,形成新的安全隐患。

国标电动车限速25km/h,为何超40%人不赞同?行内人说出解决办法-有驾

另外,产业发展与政策边界也有碰撞。以即时配送行业为例,平台算法对配送时效的要求精确到分钟。这意味着,如果城市只能骑电动自行车的话,就要被迫改装、提速,这无疑是变相催生出灰色产业。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视,就是技术进步与政策认知的错位。如今电动车的电池技术、制动系统已大幅提升,40km/h时速下的制动距离比五年前缩短30%。“安全标准应该跟着技术走。”一位电动车工程师建议。

甄观点:解决矛盾的办法

在与多位行业专家、车企代表和基层交警的深聊中,小甄认为分类管理仍是最佳解决办法。核心思路是:让有速度需求的用户通过合法渠道获得更高时速权限。

国标电动车限速25km/h,为何超40%人不赞同?行内人说出解决办法-有驾

具体来说,时速≤25km/h的电动自行车仍按非机动车管理,无需驾照;而时速25-50km/h的电轻摩、时速>50km/h的电摩,则纳入机动车管理体系,要求车主考取驾驶证,并购买交强险、悬挂号牌。这在大多数城市是可以的,因为不禁限摩。

那在禁限摩城市呢?我想应该为电动车亮绿灯,最起码可以允许电轻摩上路。比如此前江苏无锡等地已经允许电轻摩上路,广东中山市也在推进电轻摩上牌上路调研。如果老百姓有了更多选择,那电动自行车限速就不值一提。

小甄总结

总结来说,小甄认为与其纠结单一的速度数值,不如构建"车型分类清晰、路权分配合理、考证流程便民"的管理体系。毕竟,老百姓需要的不是"一刀切"的限速,而是"有选择"的合规。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电动车资讯,可以关注、推荐、分享,一起讨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