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佛山电翰把奔驰换成百万豪车,全网都在喊“励志逆袭”,可我看着工厂里凌晨三点的流水线灯光,只觉得魔幻——到底是我们不会赚钱,还是这钱本来就不该这么赚?
你拧螺丝十年买不起房,人家拧螺丝三个月开上迈巴赫。
这世道,埋头苦干是不是活该穷一辈子?
网红经济像个巨型分赃现场。团队七成分成、公司抽水、设备烧钱,看似暴利的“300万神话”扒掉外衣只剩20%残渣。电翰说“月薪过万比工厂强”,可工厂流水线十二小时连上厕所都要报备,直播间甩甩手就有十万观众打赏。这哪是劳动致富?分明是流量赌场里押中了豹子号。
70后骂他投机取巧,95后捧他打破阶层,可没人敢问:当拧螺丝变成表演道具,当工人身份沦为流量密码,那些真正在车间熬出腰椎间盘突出的打工人算什么?电翰转型邮政主播的《邮侠》看似正能量,仔细品全是熟悉的配方——把快递箱当新道具,咏春拳配邮政绿,这波“去工人化”操作比暴利更值得警惕。
别被迈巴赫晃花了眼。反诈老陈辞职两年哭着求复职,挖呀挖黄老师带货被群嘲,多少素人网红在流量退潮后裸泳?电翰敢把奔驰贱卖给搭档,不是阔气,是太清楚网红经济的保质期比酸奶还短。跟邮政合作看似稳妥,可哪天快递箱舞不火了,是不是要改行去送外卖拍《饿侠传》?
真正的手工耿们早看透了:拿电焊做创意比拿螺丝当道具持久。直播带货不是原罪,但当所有逆袭故事都变成“豪车+转型”的标准模板,当踏实工作成了被群嘲的“笨人生”,我们或许该问问——是网红在蹭流量,还是流量在吃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