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增程式,以前谁看得上啊?
2024年,新能源汽车江湖里杀出一匹黑马,把一堆老江湖的脸都打肿了。
这匹黑马不是别人,正是之前被各种嫌弃的增程式电动车。
一年近120万辆的销量,妥妥地把“备胎”变成了“顶流”。
想当年,这增程式被说成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发动机烧油发电,再用电驱动电机,能量损耗贼大。
长城老总穆峰直截了当地说这是“开倒车”,大众那位冯思翰更狠,直接说它“对国家没啥价值”。
用户那边也不消停,理想ONE的三缸机抖得跟筛糠似的,闹出一堆维权,被调侃成“有电一条龙,馈电一条虫”。
再加上油电两套系统,维护成本高,保值率低,增程式那日子,真是苦不堪言。
风水轮流转,如今它翻身
可谁也没想到,2024年,增程式来了个咸鱼翻身。
理想L系列,31个月卖了100多万辆;问界M7/M9,加起来也卖了60多万辆;深蓝更猛,单月销量就破了2万。
这肉太香,其他车企也坐不住了,五菱、零跑都开始搞增程式,要把这技术变成“国民车”。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连大众、现代、马自达这些外国车企,也眼馋了,都计划在2026年前推出增程式车型。
这增程式,以前谁看得上啊?
现在倒好,成了香饽饽。
要说这翻身仗是怎么打的,其实就三板斧:技术升级、政策加持、用户买账。
先说技术。
电池续航一直是电动车的痛点,现在好了,宁德时代专门给增程式和混动车研发了“骁遥电池”,纯电续航400多公里不说,充电还贼快,阿维塔07“充电10分钟,续航280公里”,这谁顶得住?
还有那增程器,以前抖得跟拖拉机似的,现在也鸟枪换炮了。
理想、奇瑞都自己研发了增程器,热效率蹭蹭往上涨,油耗也降下来了,馈电油耗5.6L/100km,比以前省油多了。
政策方面,地方政府也开始给增程式公交车补贴,推动它在城市交通和旅游方面的应用。
这等于官方盖章认证,增程式也算是“根正苗红”了。
最关键的还是用户买账。
现在中国家庭,74%只有一辆车,这增程式“可油可电”,没电了就加油,完全不担心续航问题,正好戳中了用户的痛点。
而且,买增程式比买同级别的纯电动车便宜不少,用起来也省钱,每公里不到一毛钱,这对于精打细算的中国老百姓来说,吸引力太大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有人说,增程式就是个过渡方案,等纯电动技术成熟了,它就没戏了。
这话对也不对。
纯电动技术确实在发展,固态电池、CTC技术这些新玩意儿,也确实能让纯电动车的续航、充电和安全更上一层楼。
但别忘了,技术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市场竞争也不是只看技术,还得看用户需求。
增程式能火,就是因为它解决了用户的实际问题,价格也合适。
2025年,增程式市场肯定更热闹,20多款新车要上市,价格战估计也少不了。
但最终谁能笑到最后,还得看谁能真正抓住用户的心。
毕竟,能让老百姓掏钱的,才是好东西。
增程式汽车的崛起,就像一出跌宕起伏的江湖剧,充满了意外和惊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