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公司里会有很多的博弈故事,但当一个令所有人都不理解的迷惑结果呈现时,这可能已经不仅是故事,而是动摇企业发展根基的事故。
尽管各方声音都在呼吁停止“价格战”,但是汽车定价的下行大势所趋,如果真心想要参与市场竞争,至少要进行全面的竞品调研,制定田忌赛马的定价策略。当3月6日晚,东风本田公布S7两款车型售价时,25.99万元和30.99万元让现场一秒速冻。
同时公布售价的,还有隔壁老乡家的广汽丰田铂智3X,7款车型,10.98万-15.98万元的价格区间,1小时订单破万,订单火到服务器都宕机。
从最初强行坚持“烨”字作为品牌名,到现在产品上市的魔幻定价,本田一方在中国市场的强势和不切实际,让合资公司呈现出了自暴自弃的经营状态。只是可惜了这么多坚信技术流的本土本田粉,要如何坚守对这个品牌的热爱?
东风本田S7上市现场 3X直言“性价比”,S7真有“贵的道理”?
同为日系合资品牌、同为纯电SUV,尽管一个是中型一个是紧凑型,但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东风本田S7和广汽丰田铂智3X如此天差地别的定价,仍然让人直呼看不懂。东风本田S7真的是“贵有贵的道理”吗?
从跨时代进化的全新设计语言、全新平台和技术带来的体验升维,到装载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带来的620公里最长续航、双电机350千瓦的最大功率,再到前双叉臂独立悬架+后五连杆独立悬架,东风本田S7确实让消费者看到了其电动化理念、技术的提升。然而,另一边,广汽丰田铂智3X同样可圈可点。
广汽丰田铂智3X上市现场
在“空间魔术师”丰田的打磨下,广汽丰田铂智3X拥有“A级尺寸、B级轴距、C级后排体验”。同时,14.98万元起的高阶智驾版本车型就拥有了激光雷达的传感器矩阵、高阶智驾芯片NVIDIA DRIVE AGX Orin X等高端硬件,以及Momenta最新“一段式端到端”高阶智驾大模型等软件支持。在安全方面,东风本田S7车身1500MPa热成型钢占比达25%,而铂智3X车身1500MPa热成型材料却占到了30%。
面对当下竞争环境,丰田对于铂智3X的定位直言不讳:“让用户以超值价拥有好智驾”“下场拉高行业智能纯电车型性价比”,锻造新一代“智能纯电性价比之王”。
起大早赶晚集,本田何时听劝?
在合资品牌中,东风本田的电动化转型绝对算不得晚。早在2020年底,挂着思铭标的M-NV就已上市,彼时中国新能源市场全年销量仅136.7万辆,尚处于积蓄期。2021年,本田又发布了全新纯电动车品牌e:N,次年东风本田e:NS1正式上市。
但无论“试水”的M-NV,亦或是经验尚浅的e:NS1,都没能收获广泛关注。尽管,2024年东风本田又接连推出纯电猎装轿跑猎光e:NS2、灵悉品牌及其首款车型灵悉L,但市场表现依旧差强人意。此时,中国新能源市场年销已暴增至1286.6万辆规模。
2024年4月16日,“烨”品牌发布会
2024年4月16日,本田推动电动化转型第三次跃迁,专为中国市场推出全新电动品牌“烨”。然而,“烨”品牌一经公布,就引发广泛讨论,很多中国消费者认为这个名字“太拗口”“不知所云”,甚至“不吉利”。据业内人士透露,东风本田中外股东双方曾激烈讨论数轮“烨”的命名,但最终还是按照本田方推出了“烨”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最初2024年末的上市计划,东风本田S7的上市推迟了3个月。同时,从稍早前的宣传到本次上市,东风本田S7都已大幅弱化了“烨”的存在感,本田方面或许真的“听劝了”,但从定价来看,听得还明显不够多。
转型不是“请客吃饭”,还要俯下身来
纵观当前国内汽车市场,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愈发深入,自主品牌更是咄咄逼人,合资已然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然而,转型从来不是“请客吃饭”,还要俯下身来深入市场、贴近用户。
相比之下,德系、美系合资品牌无疑更加接地气。大举投入、提升本土研发水平、拓展本土合作伙伴“朋友圈”,甚至有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掌门人”便是其集团董事会成员,中国市场声音得以第一时间传回最高决策层。
在营销层面,更多数字化手段的运用,进一步拓展了营销触点,拉近了用户距离。同时,德、美系高管们也开始更多地亲自“下场”,在社交平台上与用户互动。更为明显的是,越来越多的合资品牌开始加入“一口价”阵营,让用户不用再为了价格而来回拉扯。
反观东风本田S7,似乎依然是新车走老路,为以后留下了足够的降价空间。正所谓,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不管丰田、日产怎么努力改变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刻板印象,本田都能用自己吵赢中方合作伙伴的方式,给市场交付一个一言难尽的结果。(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跃、郭涛)
来源:中国经济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