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加征的汽车关税正像一场“多米诺骨牌”般冲击着本土汽车产业。福特和通用已明确宣布将从今年7月起上调在美售价,这背后是供应链断裂和成本飙升的双重压力。美国汽车产业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一辆车平均需要经过6次跨境运输才能完成组装,而新关税覆盖整车及发动机、芯片等关键零部件,导致车企生产成本直接增加25%。以通用为例,其主力车型君威、君越等均依赖墨西哥工厂生产,关税落地后每辆车成本可能增加5000美元以上,直接导致2025年税前利润被砍掉95亿美元。
价格普涨正在改变市场格局。美国市场新车均价已达5万美元,关税落地后进口车可能再涨1.2万美元,而本土组装车因零部件依赖进口也会涨价3%-5%。这直接冲击中低价位车型,现代、起亚等依赖美国市场的品牌已出现库存积压,被迫考虑裁员和停产。与此同时,特斯拉等本土化率高的品牌(Model Y本土化率77%)反而获得涨价空间,但受限于65%的零部件仍需进口,其成本压力也不容小觑。
全球产业链正经历剧烈震荡。墨西哥作为美国最大汽车进口来源国(2024年占61%),其工厂因关税被迫停产两周,直接导致通用、福特等车企的供应链中断。日本车企则加速将混动车型生产线从墨西哥转回日本,丰田投资210亿美元扩建美国工厂的计划也因政策不确定性受阻。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欧洲车企开始将供应链向东欧转移,韩国现代则斥资50亿美元扩建俄亥俄州工厂,全球汽车产业呈现“区域化割裂”趋势。
产业工人成为直接牺牲品。Stellantis已宣布裁撤安大 美国政府加征的汽车关税正像一场“多米诺骨牌”般冲击着本土汽车产业。福特和通用已明确宣布将从今年7月起上调在美售价,这背后是供应链断裂和成本飙升的双重压力。美国汽车产业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一辆车平均需要经过6次跨境运输才能完成组装,而新关税覆盖整车及发动机、芯片等关键零部件,导致车企生产成本直接增加25%。以通用为例,其主力车型君威、君越等均依赖墨西哥工厂生产,关税落地后每辆车成本可能增加5000美元以上,直接导致2025年税前利润被砍掉95亿美元。
价格普涨正在改变市场格局。美国市场新车均价已达5万美元,关税落地后进口车可能再涨1.2万美元,而本土组装车因零部件依赖进口也会涨价3%-5%。这直接冲击中低价位车型,现代、起亚等依赖美国市场的品牌已出现库存积压,被迫考虑裁员和停产。与此同时,特斯拉等本土化率高的品牌(Model Y本土化率77%)反而获得涨价空间,但受限于65%的零部件仍需进口,其成本压力也不容小觑。
全球产业链正经历剧烈震荡。墨西哥作为美国最大汽车进口来源国(2024年占61%),其工厂因关税被迫停产两周,直接导致通用、福特等车企的供应链中断。日本车企则加速将混动车型生产线从墨西哥转回日本,丰田投资210亿美元扩建美国工厂的计划也因政策不确定性受阻。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欧洲车企开始将供应链向东欧转移,韩国现代则斥资50亿美元扩建俄亥俄州工厂,全球汽车产业呈现“区域化割裂”趋势。
产业工人成为直接牺牲品。Stellantis已宣布裁撤安大略省工厂900名员工,福特、通用等车企的工厂工人面临技能断层——新生产线需要掌握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的工人,而现有工人多擅长传统燃油车制造。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数据显示,关税可能导致全行业裁员超3万人,而电动车工厂建设周期长达3年,短期内难以填补岗位空缺。这场关税风暴看似保护本土制造,实则让美国汽车业陷入“成本高企-销量下滑-裁员减产”的恶性循环,曾经引以为傲的“美国制造”正被供应链重构推向悬崖边缘。省工厂900名员工,福特、通用等车企的工厂工人面临技能断层——新生产线需要掌握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的工人,而现有工人多擅长传统燃油车制造。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数据显示,关税可能导致全行业裁员超3万人,而电动车工厂建设周期长达3年,短期内难以填补岗位空缺。这场关税风暴看似保护本土制造,实则让美国汽车业陷入“成本高企-销量下滑-裁员减产”的恶性循环,曾经引以为傲的“美国制造”正被供应链重构推向悬崖边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