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年开局的前两个月,新兴的新能源汽车问界销量超越了理想,成功夺得了新势力品牌销售冠军的位置。
消息一传出,整个行业都感到震惊。
1月份结束时,问界在新能源汽车销量榜单中脱颖而出,成为新势力车型中的一匹黑马,以30854辆的月销成绩跻身第7位,同比大幅增长了638%。
2月份结束,问界以21142辆的优秀成绩再次夺得排行榜第一。
这款拥有华为血统的智能汽车已经成为市场上的热门选择。
如果在1月份时,关注问界的人只是在汽车行业内,那么在龙年春晚之后,几乎全中国的人都了解了它。
春节晚会结束后,问界的交付量已经超过了2万台,稳居第一。
问界系列汽车自混合动力M5上市以来,接着推出了纯电动的M7与智能驾驶的M9,充分展现了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强大实力。
2023年9月,问界M7在上市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交付量已超过10万辆,打破了中国豪华SUV市场的交付纪录。
自去年12月上市以来,问界M9的累计订单已超过5万辆。
自2019年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以来,华为始终坚决否认自己制造汽车,甚至在之前为了彰显决心而放出了强硬措辞:
“今后若再有人提出造车建议,干扰公司事务,将被调离岗位。”
现在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苹果首款智能手机问世后的两年里,许多人开始憧憬未来的汽车能够更加智能化,不仅能拨打电话和玩游戏,还能够实现无需人工驾驶。
2009年,汽车行业出现了一个新概念“车联网”。
通信行业的领军企业华为,敏锐地察觉到了未来智能驾驶市场的巨大潜力,因此在2013年正式发布了车载通信模块,旨在进军车联网领域。
到2015年,华为已成为奥迪、奔驰等著名汽车厂商的车载通信系统提供商。
两年后,华为在5G驾驶领域成功进行了自动驾驶的测试。
实际上,美国对华为的制裁让公司下定决心进军智能汽车领域。
2019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一份名单,华为因此无法继续使用安卓系统,并且失去了5G芯片的供应商。
当时,华为即将推出的手机Mate 30 Pro遭遇了严重影响,由于缺乏基本组件,市场反应不佳,最终以失败告终。
新研发的鸿蒙系统面临着用户不适应和经销商担心使用后可能遭受美国制裁等问题,因此启动情况并不乐观。
在手机业务受到影响后,华为开始改变其战略,将重心转向智能汽车行业。
同年,华为专门设立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部门(简称“车BU”)以应对智能汽车相关业务。
2020年10月,华为对外发布了与传统汽车制造商合作的三种模式,除了简单提供零部件的方式,还推出了更适合智能汽车厂商的HI(Huawei Inside)模式和智选车模式。
从字面上看,在HI模式下,华为的核心任务是将先进的智能驾驶系统融入传统汽车企业,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既然华为提供的是顶尖的技术服务,这也意味着与华为合作的汽车制造商主要集中在高端车型上。例如,搭载了完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阿维塔11。
智选车的鸿蒙模式主要体现在华为与合作汽车企业之间的生态整合,共同拓展市场。
车企不仅可以应用华为的智能驾驶技术,还能享受到华为在产品设计、销售渠道等方面提供的服务。制造商的主要职责是整车的安装以及售后服务。
2021年4月,赛力斯作为一家工业零部件供应商,与华为成功建立了合作关系。
当时的赛力斯并不出名,选择与华为合作是因为看上了华为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的实力,而华为则看中了赛力斯拥有国内最大的4.0整车智能制造工厂。两者结合,实现了双赢局面。
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曾遭讥讽为华为代工厂的赛力斯迅速崛起,接连发布了问界M5和问界M7,两款车型迅速获得市场青睐。
华为在成功的背后提供了重要支持,但它始终低调地表示不涉及汽车制造,实际上有着更深远的考虑。
华为在国内外都居于顶尖企业之列,其技术和品牌的影响力显而易见,完全具备造车的能力。
然而,任正非在2020年表示华为将在未来三年内不进入汽车制造领域,这背后可以说是出于无奈的考量。
在遭受美国制裁后,华为认识到芯片的关键性,如果缺少5G芯片,就只能停留在4G阶段,手机业务的发展将面临很大困难。
因此,华为接下来的几年里需要首要专注于资金投入,以研发出自有品牌的芯片。
对于不太熟悉的汽车制造领域,这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因此,在2020年11月,华为做出了艰难的决定,将荣耀品牌出售,并将所得资金投入到更高端技术的研发中。
自2015年以来,华为十分注重研发投资,每年将全年收入的15%用于开发成本,而在2020年后,这一比例更是有所增加。
到2022年,华为的研发支出已达到利润的四倍,极大地提升了对自主研发的投资。
掌握核心技术后,我们就拥有了发言权,并且更具与美国对抗的信心。
专注于研发新技术虽然是华为不涉足汽车制造的主要原因,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华为的一种无奈选择。
华为首次推出HI模式和智选鸿蒙模式时,业界并未给予充分的认可。
尤其是一些大型汽车制造商,担忧与华为合作后会受到其技术的制约,从而逐渐丧失自主性。
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曾表示,一旦开始合作华为的自动驾驶系统,就会变成一个空壳,因此他们不会采用这一系统。
因此,为了赢得合作伙伴的信任,华为需要降低自身的姿态,以展示其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
在那个特定的背景下,华为决定不进入汽车制造行业实属明智之选。
尽管华为并不涉足汽车制造,但其在协助其他公司进行汽车生产方面的成就同样值得称赞。
2023年11月28日下午,华为汽车业务部门的董事长余承东预计问界在2024年的交付量将会达到30,000辆。
根据今年3月公布的数据显示,问界在2月份交付了超过2万台车辆,尽管未能满足余承东的期望,但与其他新兴汽车品牌相比,这一成绩仍然相当出色。
目前的汽车市场,缺少的不是汽车制造商,而是能够推动整条汽车产业链协同发展的企业。
华为希望向博世等汽车技术供应商学习,畅通上下游渠道,从而成为该行业的重要参与者。
这种长期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华为在未来的汽车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去年初,华为此前承诺的不造车三年期限到期之际,当大家期待华为推出新车时,任正非再次将这一计划延长了五年。
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我们不能忽视华为在汽车制造领域仍然抱有宏大的目标。
然而,至少目前华为的目标并不在这一点上。
2023年11月,华为和长安举行了签署仪式,达成了一份新的投资合作备忘录。
余承东在讨论合作时表达了希望创建一个智能化的开放平台,而华为则被定位为这个平台的“引擎”,服务于整个汽车行业。
具体措施是华为出资超过60%,成立一家新公司,并与其他合作的汽车企业共同参与,以达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的目的。
这个举动显示出华为正逐步接受其合作伙伴。
与此同时,华为持续提升其核心技术。
去年,华为发布了一款全球顶尖的多合一电驱动系统。
这个智能电驱动系统体积紧凑,功能强大,有效解决了以往电动汽车过重的问题。
对于汽车制造商而言,这不仅意味着生产成本的降低,还实现了大规模的生产。这将在电驱动的发展过程中带来一次全新的变革。
针对用户关注的电动车续航问题,华为打算发布第二代高压平台动力域解决方案,该方案将支持快速充电技术,有望实现10分钟充电即可行驶400公里的目标。
对一般消费者来说,驾驶安全是最重要的保障。
问界M9在搭载HUAWEI ADS 2.0智驾系统后,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实现最高120km/h的自动刹车,从而大幅提升行驶安全性。
除了大型零部件的投入,华为在小型组件上也花费了不少精力。
例如,HUAWEI SOUND音响系统配备了19个扬声器,分布在汽车内部的五个音区,从而形成了多层次的布局。
在音频设置里,HUAWEI SOUND音响系统的最低频率降至30Hz,低于一般影院的35Hz,实现了影院级别的低音效果,使听众能够感受到更加丰富的细节。
华为在小车灯的设计上达到了极致。
华为最近推出的智能车灯解决方案(HUAWEIxPixel),凭借自主研发的百万像素精细照明技术,旨在实现远光灯常亮且不刺眼,从而克服用户在远近光切换时遇到的问题。
除了功能上的创新,智能车灯的娱乐性同样令人惊艳。它利用动画、图像和颜色等元素,在迎宾、派对活动以及亲子互动等不同场景中,为用户带来了丰富的情绪体验。
华为首创的智能车灯光毯场景非常出色。在盲区时,车灯会投射一条交互光毯以警示他人;在接近人行道时,车灯则会显示出礼让行人的图案。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驾驶安全性。
智能车灯的方案无疑在效率、安全性和个性化方面表现出色,不仅为用户提供了优越的驾驶体验,也将成为汽车行业的一项技术创新。
华为迅速进入汽车行业,推动了智能化竞争的加剧和行业格局的变化,并不断促进汽车产业向智能化转型。
在不久的将来,智能汽车取代传统车辆将成为必然。
华为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在行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如果华为能够成功引领其他企业进行推广,将会彻底改变汽车行业的格局。
然而,高端技术在初期推广时不可避免地会导致高昂的成本,华为与早已成熟的新能源车企业之间势必会展开一场价格竞争。
春节结束后,比亚迪率先发布降价消息,旗下的两款插电混动车型秦PLUS荣耀版和驱逐舰05荣耀版正式上市,起售价定为7.98万元,相较于之前的冠军版车型,价格均降低了2万元。
接着,多家新能源汽车品牌相继调低价格。五菱星光降价6000元,长安启源降低了1.1万元,而哪吒的降幅则在5000元到2.2万元之间。
经历了数年的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正面临价格下调的浪潮。越来越多的公司希望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进而向三四线城市拓展。
在这样的环境下,华为若想扩展市场份额,就必须思考如何提供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服务,这将成为华为需要积极面对的重要挑战。
-END-
参考文献:
第一财经:华为的汽车业务在走向独立运营后,与合作车企之间展开了“含华量”的竞争。
时代财经:在出口激增的背景下,奇瑞面临新能源车销量下降的挑战,并与华为合作重新扎根于高端市场。
36氪:华为与长安携手,共同迎接汽车行业20年来的重大变革
电动湃:华为的造车业务,现在是时候好好检视一下了吧!
每日经济新闻:官方宣布!华为再度签订了一份合作协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