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汽车销售排行榜,电车全面碾压燃油车,日产轩逸重回榜单!

近日,乘联会发布2025年3月乘用车销量数据:国内轿车市场零售总量达90.2万辆,同比增长14.3%,但环比下降36%。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车型在前十榜单中强势“霸屏”,燃油车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合资品牌仅剩3款车型勉强守擂。这场“油电大战”的格局变化,透露出哪些市场信号?让我们一探究竟!

3月份汽车销售排行榜,电车全面碾压燃油车,日产轩逸重回榜单!-有驾

榜单亮点:新能源“三巨头”稳居前三,五菱宏光时隔两年再夺魁

上汽通用五菱宏光MINIEV

(指导价3.28-9.99万元)以3.99万辆的销量强势登顶,时隔两年重回冠军宝座。其四门版车型的推出精准击中城市短途代步需求,性价比优势持续巩固“国民神车”地位。

比亚迪海鸥

(指导价6.98-8.58万元)紧随其后,售出3.40万辆,与宏光MINIEV、吉利星愿形成“新能源小三强”垄断前三。

吉利星愿

(指导价6.88-9.78万元)虽卫冕失败,但仍以3.25万辆稳居第三,延续了高性价比微型电动车的吸引力。

3月份汽车销售排行榜,电车全面碾压燃油车,日产轩逸重回榜单!-有驾

核心逻辑:低价新能源小车凭借使用成本低、限购城市占号优势,持续蚕食燃油微型车市场,形成稳固的“通勤刚需壁垒”。

前五“纯电独占”:特斯拉Model 3领跑,小米SU7火速上位

特斯拉Model 3

(指导价23.55-33.95万元)以2.59万辆蝉联中型轿车销冠,直营模式与金融政策(如三年免息)仍是其核心竞争力。

小米SU7

(指导价21.59-29.9万元)首战告捷,以2.92万辆跻身前五,成为中大型轿车销冠。然而,3月29日的车辆起火事件为其后续市场表现埋下隐患。

趋势解读:中高端纯电市场“两极分化”——特斯拉凭品牌惯性稳守阵地,小米则靠流量与性价比快速突围,但新势力需警惕品控与口碑风险。

燃油车“最后的倔强”:轩逸、朗逸、帕萨特守住前十

上汽大众朗逸

(指导价7.999-15.19万元)以2.40万辆排名第六,与第七位的东风日产轩逸(指导价10.86-17.49万元,销量2.08万辆)组成“逸”字辈双雄。轩逸2月跌出前十后,3月借终端优惠小幅回升,成为榜单中唯一排名上升的燃油车

一汽-大众速腾

(指导价12.79-17.29万元)与第九位的上汽大众帕萨特(指导价16.45-23.99万元)均售出1.93万辆左右,但排名下滑至末位。两款经典燃油车在新能源冲击下,已退守至“守门”位置。

3月份汽车销售排行榜,电车全面碾压燃油车,日产轩逸重回榜单!-有驾

残酷现实:燃油车仅剩3款合资车型(含特斯拉),传统“家轿王者”们被迫以价换量,但颓势难挽。

合资VS自主:自主品牌碾压式领跑

前十榜单中,自主品牌占据7席(含特斯拉),合资品牌仅剩朗逸、轩逸、帕萨特三款燃油车。曾经“制霸”榜单的合资车企,如今仅能依靠低价策略苟延残喘,而比亚迪、吉利、五菱等自主新能源势力已全面主导市场。

出局者警示:小鹏MONA M03跌出前十

2月还在前十的小鹏MONA M03(3月销量1.66万辆),3月被轩逸挤出榜单。其失利暴露了新势力在供应链稳定性与产品迭代速度上的短板,也反映出新能源车市竞争已进入“月月生死战”的白热化阶段。 还是有点可惜!

未来展望:油电逆转加速,格局固化加剧

新能源赛道

:低价小车垄断入门市场,中高端纯电/插混车型加速洗牌,小米、理想等新势力需在技术与服务上建立护城河。

燃油车命运

:合资品牌若无法快速转型(如大众推混动车型),恐沦为“小众市场”玩家。

政策影响

:限购城市新能源指标倾斜、购置税政策退坡预期,或将进一步压缩燃油车生存空间。

完整榜单速览

3月份汽车销售排行榜,电车全面碾压燃油车,日产轩逸重回榜单!-有驾

结语:新能源车已从“挑战者”变为“主导者”,燃油车的时代红利正加速消逝。下一个爆款会是哪款?答案或许藏在技术的突破与用户需求的裂变中。

你觉得产轩逸在接下来的榜单中还能待多久?评论区交流一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