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发文严禁智能电动车“半成品”上市,不能拿用户做测试

在智能电动车蓬勃发展的当下,其安全性和成熟度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4月16日,工信部发布通告并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明确要求汽车企业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严禁将智能电动车以“半成品”状态推向市场,禁止拿用户做测试,杜绝夸大和虚假宣传,这一举措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智能电动车行业激起千层浪。

工信部发文严禁智能电动车“半成品”上市,不能拿用户做测试-有驾

近年来,智能电动车发展迅猛,诸多新技术如自动驾驶辅助、智能互联系统等不断涌现。但与此同时,因技术不成熟、宣传误导等问题引发的事故与争议也屡见不鲜。部分车企为了抢占市场先机,采用先上市后完善的策略,让智能电动车在功能未完全开发成熟、测试未充分完成的情况下就进入消费者手中,通过后续OTA(在线升级)来逐步完善功能 。还有些车企过度宣传智能驾驶功能,模糊了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界限,导致消费者产生误解,在驾驶过程中错误地依赖智能系统,从而埋下安全隐患。

此次工信部的新规,有着极强的针对性。首先,明确禁止组合驾驶辅助功能进行公测,要求车企必须充分验证,这就杜绝了车企利用用户进行“小白鼠”式测试的行为。以往,不少车企为了节省成本和缩短测试周期,会招募用户进行公测,这种模式虽然能获取一定的实际使用数据,但风险巨大,数据的专业可控性也较低。如今,车企必须通过更为严谨、科学的仿真测试等方式,确保产品在上市前达到较高的安全标准和成熟度,这无疑会增加车企的开发周期和成本投入,但从长远来看,却能大大提升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工信部还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术语名词和相关功能使用进行了规范。统一将相关功能称为“(组合)辅助驾驶”,避免使用“自动驾驶”“自主驾驶”“智能驾驶”“高阶智驾”等容易误导消费者的词汇;代客泊车、一键召唤、远程遥控等功能将不予受理申报,建议用“记忆泊车”等功能代替;避免使用“脱手”“脱眼”等描述,改用“驾驶员运动脱离”和“视觉脱离” 。这一系列规范,旨在让消费者更清晰地了解车辆功能,避免因模糊表述而产生错误认知。

新规还对LCC(车道居中辅助系统)和NOA(领航辅助驾驶)提出了避碰测试要求,并详细规定了测试报告应包含的内容。这进一步从技术层面强化了智能电动车的安全标准,确保车辆在复杂的行驶环境中能够有效应对潜在的碰撞风险。

工信部此次发文,释放出了强烈的信号,即智能电动车行业不能再无序发展,必须将安全和质量放在首位。这对于消费者而言,是重大利好,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将得到更有力的保障。对于车企来说,虽然短期内可能面临开发成本上升、周期延长等挑战,但长期来看,有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促使车企更加注重技术研发和产品质量,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那些依赖低成本公测、虚假宣传的车企,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随着新规的逐步落实,智能电动车行业将迎来一场深刻变革。未来,市场上的智能电动车产品有望更加安全、可靠,消费者在选择时也能更加放心。智能电动车行业也将在规范的轨道上,朝着更高质量的方向迈进,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多便利与安全 。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