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开车必看!这个按钮不关,发动机可能直接“退休”
各位车友,今天咱们聊一个看似不起眼、实则关乎钱包和行车安全的重要功能——自动启停。
最近后台收到不少私信:“学姐,这功能雨天到底关不关啊?”还有人吐槽:“省油没省多少,发动机倒是快被折腾废了!”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说,为什么雨天必须关掉它,以及如何避免“一脚油门两行泪”的悲剧。
---
一、自动启停:省油神器还是发动机杀手?
“这车,有点东西!”——不少车友第一次听说自动启停时,都会觉得它是个高科技配置。
设计初衷确实美好:堵车或等红灯时自动熄火,抬脚刹车瞬间重启发动机,理论上能省下15%的油耗(数据来源:美国环保署测试报告)。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
1. 雨天频繁启停=发动机“折寿”
在拥堵的雨天路况下,自动启停就像个“多动症儿童”,发动机熄火-启动的频率直接翻倍。
每次重启时,发动机需要克服静止摩擦阻力,瞬间喷油量是怠速状态的3倍以上(部分德系车型实测数据)。
更危险的是,雨天空气湿度高,燃油燃烧不充分,积碳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气缸内堆积。
长此以往,发动机效率下降、油耗反升,甚至提前报废。
2. 涉水行驶=发动机“自杀式重启”
这里划重点:如果车辆涉水熄火后自动启停强行启动,保险公司一分不赔! 原理很简单——水流进气缸会造成“液压锁”,活塞强行压缩不可压缩的水,轻则连杆弯曲,重则发动机直接“退休”。
某合资品牌4S店维修案例显示,一台因涉水二次启动的2.0T发动机,维修费用高达8万元,而车主只能自掏腰包。
---
二、雨天关自动启停的三大理由
“学姐我劝退这个功能!”——雨天用车,关掉自动启停的理由远不止省油和防涉水:
1. 省油变费油,省了个寂寞
城市雨天路况下,车辆平均启停次数从日常的20次/小时飙升至50次/小时。
按某日系车型实测,频繁启停的百公里油耗反而比关闭时高出0.5L。
省下的油钱还不够买一瓶玻璃水!
2. 起步慢半拍,堵车更闹心
雨天本就视线差、刹车距离长,自动启停的“延迟重启”会让起步响应慢0.5-1秒。
在加塞成风的早晚高峰,这半秒足够让隔壁车道的老司机插队三次。
3. 湿气入侵,电路隐患暗藏
发动机舱在雨天本就潮湿,频繁启停产生的瞬时电流(部分车型高达300A)可能加速电路老化。
某自主品牌车主反馈,长期开启自动启停后,车辆出现了电子手刹偶发故障的“后遗症”。
---
三、手动关闭教程:10秒搞定保平安
“这个按钮,有点意思!”——虽然不同车型的自动启停按键位置不同,但关闭方法大同小异:
1. 找按键:通常位于中控台或挡把附近,图标为“A+环形箭头”。
2. 关功能:启动车辆后立即按下该键,仪表盘显示“自动启停关闭”即可。
3. 注意例外:部分车型(如某德系豪华品牌)需每次启动后手动关闭,无法永久禁用。
学姐亲测Tips:雨天出行前,顺手把自动启停和空调除雾功能一起打开,既能保持视野清晰,又能避免发动机“过劳死”。
---
四、争议与真相:自动启停真的一无是处?
当然不是!在非雨天、非拥堵的郊区或快速路,自动启停依然能发挥节能减排的作用。
某欧系车企的实测数据显示,在平均时速60km/h的路况下,自动启停可降低约8%的综合油耗。
但问题在于,国内城市路况与欧洲差异巨大。
以上海为例,工作日早晚高峰的平均时速仅为15km/h(数据来源:高德地图《2023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频繁启停反而成了负担。
---
五、用户案例:血泪教训与真香现场
案例1:
北京车友@老张开途观:“去年暴雨天没关自动启停,过积水时熄火又自动点火,发动机直接报废。
保险拒赔,修车花了6万,现在看到下雨就 PTSD。
”
案例2:
广州车友@Lisa开雷凌混动:“关了自动启停后,油耗从7.2L降到6.8L,起步也更顺滑。
真香!”
---
六、灵魂拷问:车企为何不直接取消这功能?
答案很现实:法规压力。
欧盟和中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均将自动启停列为“降低油耗的有效技术”。
车企为了达标,只能“一边挨骂一边硬装”。
---
结尾:雨天保命口诀
关启停、控车速、开雾灯、避积水。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互动话题:
你在雨天遇到过哪些惊险时刻?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学姐将抽取3位车友送出“车载应急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