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汽车市场,平价车型中,比亚迪和奇瑞已经逐渐侵蚀了本田和大众的市场份额。
而在豪华车领域,问界和理想等品牌也正在挑战被视为德系高端的奔驰、宝马和奥迪的地位。
过去,奔驰、宝马、奥迪(简称BBA)的品牌地位似乎难以撼动;然而,今年的市场情况却发生了显著变化。
以今年8月的数据为例,宝马销量为3.48万辆,同比大幅下滑27.8%;而一直被视为处于弱势的奥迪,销量却达到了4.79万辆。
更令人惊讶的是,宝马的销量甚至被理想和问界等新兴品牌超越,面临着掉队的危机。
那么,为何在奥迪尚能稳住阵脚的情况下,宝马却率先出现了销量崩盘呢?与业内人士交流后,我发现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只是我们之前未曾关注到。
首要原因在于,宝马的目标受众主要是年轻人,而这部分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相对较低。
尽管有人认为宝马品牌力不及奔驰,是其市场份额下滑的原因,但事实并非如此。
毕竟,品牌力长期垫底的奥迪都还能保持稳定的销量。
问题的关键在于,宝马的品牌形象依然高端,但其潜在的车主群体却被其他品牌所吸引。
以奔驰为例,它主打行政级市场,强调社交属性,其受众往往更加成熟稳重。
这样的定位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对奔驰是有利的。
因为这些车主通常有专职司机,他们对于新能源车的智能驾驶和加速性能并不太关注。
然而,宝马的情况却截然不同。
宝马一直以操控性能著称,面向的是活力四溢的年轻人群。
但这部分车主对于车辆的性能要求极为苛刻,他们不仅追求智能驾驶的先进性,还注重加速的迅猛和底盘的扎实,甚至连车机芯片的性能都不能忽视。
而现在的宝马车型在这些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如果抛开品牌力不谈,宝马的产品力甚至难以与新兴品牌的入门级车型相抗衡,更不用说与问界、理想等高端品牌竞争了。
因此,年轻消费者并非盲目选择,宝马能够取得现有的销量成绩已属不易。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宝马的价格策略出现了问题。
不久前,宝马突然宣布放弃价格战,意图回归品牌价值。
然而,这一举措却事与愿违,对销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首先,这一策略严重背离了老车主的期望。
以宝马i3为例,该车型价格曾一度降至18万元左右,但突然又回升至30多万元,这让许多老车主感到难以接受。
同时,新车主也不愿意成为冤大头。
毕竟,汽车作为普通商品,其价格一旦大幅下跌后再回升,消费者往往难以接受。
因此,宝马的这一价格策略不仅未能吸引新车主,反而失去了老车主的支持,导致销量大幅下滑。
当然,也有人会提出质疑,奔驰和奥迪不是也响应了宝马的涨价策略吗?
确实,奔驰和奥迪也曾表示要涨价,但他们的实际行动却并非如此。
例如,奥迪A6L的价格已经下探至30万元出头;而奔驰GLB的优惠幅度更是高达12.8万元。
相比之下,宝马却实实在在地将价格涨了上去,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失误。
这一方面使得那些原本有能力购买宝马的消费者被其他新兴品牌所吸引;另一方面也让那些原本勉强能够购买宝马的消费者只能选择奥迪等其他品牌。
因此,宝马的销量下滑也就在所难免了。
最后一个原因则是宝马的新产品表现不佳。
从产品力的角度来看,今年BBA推出的新产品均无太多亮点可言。
然而,对于不同的目标受众而言,他们对于产品的接受度却存在差异。
例如,新E级虽然在产品力上饱受诟病,但其尾灯造型的改变却成功提升了车型的面子价值,赢得了大老板们的喜爱。
而奥迪的新A6L虽然变化不大,但价格上的优势却减轻了小老板们的经济压力。
相比之下,宝马在新产品方面的表现却令人失望。
一方面,其主力车型新5系在颜值和配置上都未能达到消费者的期望。
以今年8月的数据为例,5系和X5的销量均仅为5千辆左右,远远落后于E级和A6L。
另一方面,宝马在电动车领域的表现也乏善可陈。
当国产车已经开始卷入全域800V、无图智能驾驶等先进技术时,甚至连小米的SU7都要在纽北赛道上展示性能了,而宝马却仍然在推出油改电车型。
因此,当油车市场逐渐萎缩而电车市场又无法崛起时,宝马的销量自然也就难以为继了。
综上所述,尽管奥迪在BBA中一直被视为处于弱势地位,但目前最危险的反而是宝马。
与奔驰和奥迪相比,宝马不仅在产品转型上反应迟钝、产品力不及新兴品牌如问界和腾势等;更重要的是其目标受众——年轻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多且对品牌的忠诚度不断下降。而宝马在产品体验上的滞后也进一步加剧了其销量的下滑趋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