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这波操作,真是有点意思
smart最近在搞事情,一口气在深圳、武汉、成都、赣州等二十多个城市招募合作伙伴。
但他们要找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销商,而是所谓的“城市运营合伙人”。
这名头听着就高级,感觉不像卖车的,倒像是城市规划局的。
这年头,卖车还得会写诗?
smart的要求也挺有意思,不仅要懂用户,还得会“种草”,不仅要能把车卖出去,还得能把一群人拢在一起,经营成一个圈子。
这哪是卖车啊,这是培养KOL啊!
以前觉得4S店销售能说会道就挺厉害了,现在看来,还得吟诗作对、出口成章才行。
smart给出的条件也挺诱人:零库存、独家经营、低投入、高回报,感觉像是在画大饼。
但仔细想想,这还真戳中了传统经销商的痛点。
过去那种一个城市好几个4S店,经销商之间互相压价、抢客户,搞得乌烟瘴气的模式,在新能源时代已经玩不转了。
库存积压、资金链断裂、服务质量下降,这些问题就像慢性毒药,一点点侵蚀着传统经销商的生存空间。
直营模式虽然看着高大上,但成本高、覆盖面窄,也不是长久之计。
smart这次另辟蹊径,想打造一种全新的“品牌-渠道-用户”关系,让代理商从单纯的销售终端变成区域市场的“主理人”。
说白了,就是把代理商变成smart在各个城市的“代言人”,让他们深度参与到品牌建设和用户运营中来。
代理商的春天,要来了?
smart给代理商的承诺也挺实在:不用压库存,不用打价格战,也不用担心隔壁老王抢生意。
每个代理商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可以安心耕耘,慢慢收获。
轻资产模式更是降低了入场门槛,25-50万就能开个标准展厅,最快45天就能建成。
这对于那些想创业但又怕风险太大的人来说,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smart还给代理商设计了一套全栈收益体系,从销售佣金到交付佣金,再到后市场利润分成,覆盖了用户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
这就像种庄稼,不仅要播种,还要施肥、除草、收割,每个环节都能产生收益。
smart的这种做法,鼓励代理商把目光放长远,不要只盯着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是要用心经营用户关系,打造自己的“粉丝圈”。
smart的野心,可不小
smart在全国重点城市设立了“品牌大使”,他们的任务不是盯着代理商的销售业绩,而是帮助代理商做用户运营、搞本地活动,和用户打成一片。
这就像古代的钦差大臣,不是来催粮的,而是来体察民情的。
smart的这种做法,体现了他们对代理商的重视,也表明了他们想要深度耕耘本地市场的决心。
smart的这套玩法,说白了就是想把代理商变成自己的“自己人”,共同打造一个紧密的生态圈。
这就像武侠小说里的门派,掌门负责制定战略,弟子负责开疆拓土,大家共同维护门派的声誉和利益。
smart的渠道策略不追求短期爆发,而是追求稳健的结构性增长,就像一颗种子,慢慢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smart这盘棋,下得挺大,至于能不能赢,还得看时间来检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