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外行?非省会地铁客流强度大乱斗
近日,一份关于非省会地级市轨道交通客流强度的排名榜单在网上引发热议。
这份榜单将14个城市分成了五个档次,看似有理有据,实则漏洞百出,槽点满满。
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人家淮安明明有新型电车,愣是没给算进去。
这不就像武侠小说里,高手过招,你把人家兵器给忘了,这怎么打?
苏州无锡,段誉慕容复?
榜单把苏州、无锡排在第一档,理由也很简单粗暴:都是江苏南部的,长三角核心区,有钱!
苏州9条线,286公里;无锡4条线,144公里。
这话听着没错,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这就好比说《天龙八部》里,段誉和慕容复都是风流倜傥的公子哥,所以武功也一样高。
可问题是,段誉那六脉神剑时灵时不灵,慕容复还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呢!
实际上,轨道交通的客流强度,跟城市的人口结构、产业布局、出行习惯等等都有关系。
光看线路长度和经济总量,很容易闹出笑话。
洛阳徐州,谁才是老大哥?
第二档里,洛阳、徐州、常州赫然在列。
作者认为,洛阳虽然是旅游城市,但地铁客流强度比徐州高,老徐表示不服。
徐州地铁3条线,70多公里,开通速度也挺快。
洛阳只有2条线,40多公里。
这就好比华山论剑,你跟别人说,我虽然招式少,但我内力深厚,所以比你厉害。
这话说给谁听啊?
常州也挺委屈的,2条线,54公里,客流强度跟发达城市不太吻合,不仅跟苏锡拉开了差距,也比不过徐州的开通速度。
这就好比武林高手,你练了一身好武艺,结果没人跟你打,岂不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南通、绍兴、芜湖、佛山被归为第三档。
南通地铁开通时间不长,2条线,60公里,比常州还长。
佛山GDP早过万亿,里程也过百公里,但地铁就是不温不火。
绍兴是真有地铁,但城市不大,又是江南水乡,地铁不足40公里,存在感不强。
芜湖就更尴尬了,只是轻轨,只能说有比没有强。
东莞、温州、台州、金华被划为第四档。
东莞是实打实的地铁城市,外来人口这么多,但地铁就是火不起来,原因很简单:里程太短了,30多公里。
这就好比你有一把宝刀,但太短了,只能用来切菜,不能用来砍人。
温州、台州、金华都是轻轨或市域铁路,严格来说,不能算地铁。
安徽滁州被单独列为第五档,理由是滁州地铁是南京地铁延伸过去的。
作者建议把淮安的新型电车一号线也加进去。
榜单背后的思考
这份榜单虽然槽点很多,但也引发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1. 非省会城市的地铁发展,到底该怎么走?
很多非省会城市都想发展地铁,但又担心客流不足,运营亏损。
毕竟,地铁建设成本高昂,运营维护也需要大量的资金。
如果客流上不去,就会变成一个巨大的财政负担。
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非省会城市的地铁发展,到底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
是应该追求大而全,还是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
比如,一些人口密度较低的城市,可以考虑发展轻轨或者市域铁路,既能满足出行需求,又能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
2. 如何提升地铁的客流强度?
对于已经开通地铁的城市来说,如何提升客流强度,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方面,可以通过优化线路规划,增加换乘站点,提高地铁的便捷性。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发展地铁周边的商业和文化产业,吸引更多的人乘坐地铁。
此外,还可以通过推出优惠政策,鼓励市民乘坐地铁。
比如,可以推出月票、季票等优惠套餐,或者在节假日推出免费乘车活动。
3. 新型轨道交通,未来在哪里?
除了传统的地铁和轻轨,现在还出现了很多新型的轨道交通方式,比如有轨电车、磁悬浮列车等等。
这些新型轨道交通方式,具有建设成本低、运营灵活等优点,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城市的交通需求。
但是,这些新型轨道交通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轨电车的速度较慢,磁悬浮列车的技术难度较高。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研究这些新型轨道交通方式的优缺点,找到适合自身城市的发展模式。
非省会城市地铁发展面面观
中国非省会城市地铁建设发展迅速,这背后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机遇:
经济发展: 地铁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城市化进程: 地铁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提升城市形象。
改善民生: 地铁能够方便市民出行,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幸福感。
挑战:
资金压力: 地铁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财政压力。
客流不足: 部分非省会城市人口密度较低,客流不足,容易造成运营亏损。
技术难题: 地铁建设涉及到复杂的技术问题,需要专业的团队进行规划和实施。
各地案例分析
1. 苏州:
苏州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非省会城市之一,拥有完善的地铁网络。
苏州地铁的成功经验在于,它紧密结合了城市发展规划,注重线路的便捷性和覆盖范围。
苏州地铁还积极发展地铁周边的商业和文化产业,吸引了更多的人乘坐地铁。
2. 无锡:
无锡是长三角地区的另一个重要城市,也拥有较为完善的地铁网络。
无锡地铁的特点是,它注重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方便了跨城出行。
无锡地铁还积极推广智能化服务,提高了乘客的出行体验。
3. 徐州:
徐州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地铁发展迅速。
徐州地铁的优势在于,它注重服务民生,开通了多条连接市区和郊区的线路,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徐州地铁还积极开展公益活动,提升了社会形象。
4. 洛阳:
洛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地铁建设起步较晚。
洛阳地铁的挑战在于,如何平衡地铁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
洛阳地铁在建设过程中,注重保护地下文物,避免对历史遗迹造成破坏。
5. 常州:
常州是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重镇,地铁发展相对滞后。
常州地铁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联系,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常州地铁还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给非省会城市的建议
1.做好规划: 在发展地铁之前,要做好充分的规划,结合自身城市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
2. 量力而行: 地铁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要量力而行,避免过度投资。
3.注重运营: 地铁运营是关键,要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确保地铁的可持续发展。
4.服务民生: 地铁是服务民生的重要工具,要注重方便市民出行,提高生活质量。
5.加强合作: 地铁发展需要加强与其他城市的合作,实现互联互通,共同发展。
非省会城市的地铁发展,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只有做好规划,量力而行,注重运营,服务民生,加强合作,才能实现地铁的可持续发展,为城市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贡献。
这份榜单,终究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