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排量引擎成增程车标配?揭秘车企“减配”真相!

增程车,有些就像镀金的泥塑,外表唬人,实则虚空。

先说个真事儿,就当开个头。

一哥们兴冲冲提了辆增程SUV,图个绿牌,也想试试电车的顺滑劲儿。

小排量引擎成增程车标配?揭秘车企“减配”真相!-有驾

结果,头一回跑远路,直接给整蒙了。

高速上,那发动机声嘶力竭地嚎叫,油表指针也跟抽了筋似的往上窜,那感觉,压根不像开啥新能源,跟过去拉货的老卡车一个样儿。

这事儿,其实暴露了眼下汽车圈一个挺普遍的现象,姑且叫它“小排量扛重活”吧。

你看现在市面上那些热门增程车,像L牌、W牌的,发动机排量是一个比一个小,1.5T算是好的,1.5L自吸也屡见不鲜。

修车行的老师傅就说,如今增程车配的发动机,纯粹是“能用就行”的态度。

隔壁品牌4S店的技师也偷偷说,有些增程器,一上高速就跟老慢支犯了似的,动力跟不上。

厂家对外宣传这是“技术跃升”,说热效率提升,能耗更低,还更环保。

小排量引擎成增程车标配?揭秘车企“减配”真相!-有驾

可背地里,谁不知道这是在玩“抠成本”的把戏?

道理明摆着,发动机排量小了,材料用得少,生产开销自然就下来了。

再者,增程器又不用像传统内燃机那样,配合复杂的变速系统,它只管吭哧吭哧发电,活儿简单多了。

就像原本要考文理综合,现在只考一道选择题,难度能一样吗?

可关键是,这排量缩水,真能扛得住实际使用吗?

就拿前面那位去长白山玩雪的车主来说,零下二十多度的低温,直接把那台1.5T增程器给冻趴窝了,百公里油耗直接飙到9升。

这可是标榜着“省油”的新能源车啊!

说好的环保呢?

小排量引擎成增程车标配?揭秘车企“减配”真相!-有驾

汽车厂家的算盘打得可真响。

他们琢磨着,反正大多车主平时就在城市里通勤,用纯电模式,发动机就当个后备方案,万一没电了,还能顶上一阵。

至于那些偶尔跑长途的,多费点油,算得了什么?

更让人恼火的是,厂家还弄了个“静音障眼法”。

小排量发动机,配上各种高档隔音材料,车子怠速的时候,安静得能听到蚊子叫。

可一旦火力全开,开始发电,那震动,能把杯架里的咖啡震出漩涡。

有车主就在网上吐槽,跑高速时,增程器的动静比拖拉机还大,可售后却说,这是正常运行状态。

小排量引擎成增程车标配?揭秘车企“减配”真相!-有驾

这不是明摆着忽悠人吗?

说到底,这场“排量瘦身”运动,最终得利者,还是那些汽车厂商。

过去,传统汽车发动机成本占整车成本的大头,差不多15%。

现在增程车,这块成本直接砍掉一半。

省下来的钱,转头就堆砌在什么冰箱、彩电这些花哨的配置上,利润蹭蹭往上涨,恨不得翻一番。

那谁吃亏了?

当然是我们这些掏钱的消费者。

一方面,得忍受高速行驶时油耗增加;另一方面,还得为那些所谓的“技术升级”买单。

小排量引擎成增程车标配?揭秘车企“减配”真相!-有驾

这感觉,比德系车烧机油还让人窝火。

以后再有销售跟你吹嘘什么“热效率全球领先”,你就直接问他:“低电量爬坡会不会没劲儿?”再精密的计算,也抵不过现实路况的检验。

如今,车企一窝蜂玩这种小排量“花招”,这到底是技术进步,还是变相减配?

答案,或许就藏在各位车主的加油小票里。

我始终认为,车子这种大件,安全和可靠性才是根本。

别老想着怎么压成本,怎么把利润做高,更应该把精力放在提升产品品质上。

如果只顾着玩概念,偷工减料,最终只会失去人心。

因此,面对市面上这些“缩水”的增程车,咱们消费者,还得擦亮眼睛,多做点功课。

别被那些看似高级的配置给迷惑了,更要关注核心部件的真正实力。

花钱买车,是为了改善生活,而不是给自己添堵,你说对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