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征程6P官宣,与奇瑞达成HSD全球首发量产合作

昨晚的地平线发布会上,一个被反复强调的场景引爆了行业圈:未来的智能汽车,或许真的能像组装PC一样灵活定制计算平台。

双芯片插拔设计、1000 TOPS算力、覆盖10万到20万级车型——这些关键词背后,藏着怎样的野心?

“像升级电脑一样升级汽车? 地平线联手奇瑞搞了个大新闻! ”

“你知道吗? 现在给车升级智驾系统,可能比给你的笔记本电脑换显卡还简单! ”

地平线征程6P官宣,与奇瑞达成HSD全球首发量产合作-有驾

地平线最新发布的征程6P芯片,直接把算力天花板顶到了560 TOPS。

18核ARM Cortex A78AE加上4核BPU Nash的组合,让它处理图像的速度达到每秒5.3G像素。

这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一秒钟解析完4000张4K高清照片——而这仅仅是单颗芯片的能力。

当你把两颗6P芯片拼在一起,算力直接飙到1000 TOPS。

这个数字不仅碾压了多数现役智驾芯片,甚至逼近了一些宣称“完全自动驾驶”的高端车型。

地平线征程6P官宣,与奇瑞达成HSD全球首发量产合作-有驾

最厉害的还不是性能参数,而是他们给车企画的“大饼”:15万级别的车就能标配500 TOPS算力。

“300 TOPS给10万的车,500 TOPS给15万的车,1000 TOPS给20万的车。

地平线这番定价策略,分明是把高阶智驾的门槛砍到了脚踝位置。

要知道,某新势力去年刚发布的旗舰车型,用的还是单颗254 TOPS芯片。

这场狂欢的真正主角,其实是那个“可插拔”的域控制器设计。

发布会上展示的原型机,活脱脱就是个车规级ITX主机:想提升算力? 直接再加一块芯片。

地平线征程6P官宣,与奇瑞达成HSD全球首发量产合作-有驾

这种模块化思路,简直是把DIY精神刻进了汽车产业链的DNA里。

但问题来了:车企真的需要这么高的算力吗?

有业内人士算过一笔账:L2+级辅助驾驶通常只需30-50 TOPS,L3也不过100 TOPS左右。

地平线一口气掏出1000 TOPS的方案,难道是在为五年后的技术铺路?

奇瑞的突然入局。

作为首个搭载HSD(Horizon SuperDrive)智驾方案的车企,奇瑞这次押注的显然不只是芯片本身。

地平线征程6P官宣,与奇瑞达成HSD全球首发量产合作-有驾

从官方透露的信息看,HSD很可能是一整套包含感知算法、决策规划在内的完整解决方案。

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手机行业的“交钥匙方案”——当年联发科就是靠这种模式席卷山寨机市场。

如今地平线复制这套打法,是要在汽车圈掀起一场“智能平权运动”吗?

但汽车毕竟不是手机,安全冗余、功能安全、系统稳定性这些门槛,可不是靠堆算力就能跨过去的。

再看另一个争议点:硬件可升级真的适合汽车行业吗?

手机用户年年换新机,但车主可能十年才换一次车。

地平线征程6P官宣,与奇瑞达成HSD全球首发量产合作-有驾

如果后续可以通过更换芯片实现智驾能力迭代,车企的商业模式会不会被彻底颠覆?

某新势力品牌的产品经理私下吐槽:“这让还没搞明白软件OTA的车企怎么活? ”

毕竟现在多数玩家还在为FOTA(固件升级)头痛,地平线却已经玩起了HOTA(硬件升级)。

这种跳跃式创新,到底是在培育市场,还是在制造混乱?

有意思的是,这场发布会上几乎没提“自动驾驶”四个字。

取而代之的,是反复强调“高阶智驾”和“普惠技术”。

地平线征程6P官宣,与奇瑞达成HSD全球首发量产合作-有驾

这种表述上的微妙变化,或许暗示着行业正在规避政策风险,转向更务实的落地场景。

再看奇瑞的HSD方案,官方说法是“全球首个基于征程6系列的量产项目”。

但具体会在哪款车上落地? 是即将上市的纯电车型,还是现有燃油车的改款?

这些关键细节的缺失,让这场合作显得既令人兴奋,又充满悬念。

有供应链人士透露,某自主品牌正在测试双征程6P的 Demo 车。

测试车在复杂城市路况下,已经能做到无保护左转、随机障碍物避让等高阶功能。

地平线征程6P官宣,与奇瑞达成HSD全球首发量产合作-有驾

如果这套系统真能下放到20万级车型,恐怕会直接冲击30万以上的高端市场。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恐怖的功耗问题。

1000 TOPS算力意味着接近200W的功耗,这对车载散热系统将是严峻考验。

某电池厂商工程师直言:“这相当于在车里装了一台游戏本,散热做不好就是灾难。 ”

另一个被忽视的细节是图像处理带宽——5.3Gpixel/s的数据吞吐量。

这已经超过了多数工业级机器视觉设备的处理能力。

地平线征程6P官宣,与奇瑞达成HSD全球首发量产合作-有驾

如此强悍的规格,难道地平线还在谋划乘用车之外的战场?

发布会现场的一张PPT泄露了天机:征程6系列同时支持L4级Robotaxi和L2+级乘用车。

这意味着同一套硬件架构,既能在出租车上玩无人驾驶,又能给家用车做辅助驾驶。

这种“上下通吃”的策略,倒是很符合地平线一贯的作风。

不过最让人拍案叫绝的,还是他们给车企设计的“组合拳”。

从双6M到双6P,三种方案覆盖10万到20万区间,这分明是要把智驾系统做成标准配置。

地平线征程6P官宣,与奇瑞达成HSD全球首发量产合作-有驾

当隔壁新势力还在为“激光雷达要不要标配”吵架时,地平线已经用算力分级给出了答案。

但消费者真的需要这么多TOPS吗?

有车主在社交媒体吐槽:“我的车现有30TOPS都没用明白,给1000TOPS难道拿来挖矿? ”

这种质疑背后,反映的其实是技术跃进与用户体验之间的断层。

再看奇瑞的HSD方案,虽然顶着“全球首发”的名头,但具体功能依然云山雾罩。

是主打高速NOA,还是敢玩城市领航? 抑或是另辟蹊径搞出什么新花样?

地平线征程6P官宣,与奇瑞达成HSD全球首发量产合作-有驾

这些悬念,恐怕要等到实车上市才能揭晓。

值得玩味的是,这场发布会恰逢某外资芯片巨头宣布裁员。

两相对比之下,中国供应链的崛起速度令人咋舌。

从手机芯片到汽车芯片,这场替代潮似乎比所有人预想的都要来得凶猛。

但狂欢之下也有隐忧:过度追求算力会不会导致资源浪费?

有算法公司负责人坦言:“现在很多芯片的利用率连30%都不到,纯粹是参数竞赛。

地平线征程6P官宣,与奇瑞达成HSD全球首发量产合作-有驾

当地平线把算力堆到1000 TOPS时,软件团队真的能跟上这种硬件跃进吗?

现实的挑战来自车规认证。

虽然官方宣称征程6P已完成回片点亮,但距离真正量产上车还有漫长的验证周期。

某车企采购主管透露:“至少要经过两冬一夏的测试,最快也要明年才能装车。 ”

这场发布会留给行业的最大启示,或许不是某个具体参数。

而是中国供应商开始掌握智能汽车的核心话语权——从芯片到算法,从硬件到生态。

地平线征程6P官宣,与奇瑞达成HSD全球首发量产合作-有驾

当海外巨头还在纠结“要不要开放底层接口”时,地平线已经带着全套方案杀进了战场。

最后那个灵魂拷问依然悬而未决:当我们谈论智能驾驶时,到底在谈论技术革新,还是商业故事?

当地平线用“可插拔芯片”重新定义汽车架构时,这场游戏的规则正在被彻底改写。

而你我这样的普通消费者,或许很快就会用钱包投出最关键的一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
有驾APP下载-有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