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保有量:车型退市后的隐形危机
2015年的时候,哈弗H8可是带着“中国首款高端SUV”的名号一出来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结果呢,五年后就默默退市了。现在在二手车市场上,这车的流通量还不足一千辆,这就说明它在市场上确实不太受欢迎。不过,汽车市场的这种残酷剧情从来都没停过——现在新能源车和燃油车正在打得火热,还是有车型在重复哈弗H8的老路,成了保有量黑洞里的“隐形车”。
说到汽车市场,保有量才是最真实的晴雨表啊。它不仅反映了这个车型能不能在市场里站得住脚,还直接影响到以后维修保养、二手价值这些关键问题。要是某款车型的保有量掉到“安全水位”以下,那就像一脚踩进了流沙里一样,配件不好找,售后服务缩水,口碑也崩了,最后就被市场淘汰。
比如观致5,就是一款典型的例子。它当初也是想走高端路线,结果呢,成了一个“孤独殉道者”,在市场上显得特别孤立无援。
宝沃汽车的沉浮故事
1. 曾经靠欧洲五星安全当招牌,结果因为销售渠道崩溃、价格定得太高,最后卖不动了,一年都卖不到一千辆车,变成了“展览厅里的摆设”。现在全国就剩2.3万辆左右了,所以开这车的人就像成了没人管的“孤儿”一样。
2. 宝沃BX7:复活品牌的“49天奇迹”
失意的后来者
打着“德系豪华”的幌子重新杀回来,刚推出那会儿,第一个月的订单就破了一万单,看起来挺风光是吧?结果呢,因为品控出了问题,再加上搞虚假宣传,销量最后停在了4.8万辆上就彻底没人要了,成了资本玩家手里的炮灰。
再来说纳智捷大7 SUV,这车啊,本来想靠油耗传说火一把,结果呢,不但没火起来,还把自己给“玩脱”了,成了个典型的“破圈悲剧”。
失败的“汽车狂人”
从豪车到笑料,这6.2万辆车每年平均贬值66%,简直就是个大笑话。本来想靠这些车闯出名堂,结果却成了大家调侃的对象。
在电动车这个大潮里,失败的例子显得格外扎眼:
别只顾着讲故事,能活着就好
你看哈弗H8的那些接班车型,还老是纠结在“高端”这个概念上转圈圈呢。结果理想L9、问界M7这些车已经靠精准的目标定位把游戏规则给改变了。现在这个市场竞争这么激烈,车企得搞清楚一件事:
活下去的能力比讲多厉害的故事重要,用户的实际体验和生态比一堆参数重要,慢慢改进和提升比一下子惊艳全场更重要。毕竟啊,市场最后只会留给能坚持到最后的那几个玩家一个位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