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汽车从业者,且是坚持没有文化就不可能成就品牌理念的汽车人,一直在思考,当我们提出“性能平权”、“全民智驾”概念的时候,我们除了口号,还应该做些什么?
记得“六秒破百”的 MG6上市后,吸引了庞大的钟情于性能乐趣的年轻人群,且也出现过一些秒天秒地的亢奋人群。作为品牌方,在产品研发中,一直坚持产品“safety fast!”的理念,此刻已经关注到这样的情形,迅速开创了MG Trophy League MG 安全驾控训练营,在专业赛道上,邀请赛车教官,为MG车主们提供安全及驾控的系统培训,让更多的拥趸不仅热爱,且可以安全驾驭。不仅养了一匹烈马,更要教会驭马的技能。
经过激烈角逐,MG7成为2025 F1中国大奖赛的医疗保障车,这也是在性能操控以及安全级别的认可。
:27
MG cyberster在抗侧倾测试中被评为“开不翻”的敞篷跑车,以及MG ES5纯电SUV敢于提出“零自燃”的安全保障的用户承诺,这些都是基于品牌对生命的敬畏,对百年汽车工业的底线的坚守。
因赛道而生的MG,一直驰骋在赛场,且不断地创造惊喜,将速度与激情展现的淋漓尽致。无论是赛道上,还是EX系列实验类车型的对极速的追求,品牌的初心正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人们在公路上的驾驭体验。
MG品牌的经营者,以及品牌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的车主俱乐部的核心成员们,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越讲速度性能,越是要安全,这才是品牌的责任和担当。
再次回顾MG CAR CLUB的当年的些许回忆录,是不是可以给到汽车人一些启迪。
当年性能是还是小众人群的选项,但在新能源野蛮生长的年代,“性能平权”的当下,我们是不是从这个百年品牌的发展史中领悟到一些什么?
Cesil Kimber带着他的MG不断的求快。在他的心中,汽车必须是快的,更快,汽车为快而生,这也是每个人内心真实的欲望。
MG在欧洲大陆的一系列战绩,George Eyston刷新的世界纪录。Kimber在1931年亮出了他的广告:
M.G. faster than most!这是信心,也是骄傲。
索恩利说,那时候我们会员都特别开心,没有一个驾驶者不希望比别人快的。这个广告语令MGCC的气质越来越明显,所以我们那时候的活动,主要就是比赛,比赛令我们有王者的感觉。
创始于1895年《The Autocar》的艺术总监Frederick Gordo Crossby测评了1928年8月上市的MG 18/80,被《TheAutocar》称作:Lord of the open road(道路之王)。
1929年9月,Kimber从考利到阿宾顿,他的团队中包括了总工程师Charles,设计部还有一个很年轻的工程师叫 Syd Enever,他后来成为索恩利时期的总工程师,创造了MGA和MGB的辉煌时代。还有销售总监Ted Colegrove,品牌和公关总监GeorgrTuck。
当索恩利、哈罗德等人发起成立MGCC时,最兴奋的莫过于Georgr Tuck。他说:品牌自身可以设定形象和定位,但要成为民众的集体认知,则需要俱乐部的背书!如果没有粉丝群体,品牌就是自言自语,谁会在乎呢?
Tuck说,虽然FASTER THAN MOST 是我们的信条,不过我们最近会有一些些调整。在赛场上,我们的目标肯定是胜利,是创造新的速度纪录。但是在民间,在我们车友间,我们在求快的同时,我们还是要给人安全的感觉。
有一天,Kimber收到一封朋友来信,信里附着一张报纸,报纸上有MG的广告。不知是朋友本人,还是其他人,非常调皮的在MG的广告语后面,加上了“bicycles”这个词,读起来就变成这样了:
M.G. faster than most bicycles
这使得Kimber很不爽,这说明,民间已经有很多类似的调侃,比如MG比绝大多数Carriages(马车)快,MG比绝大多数Snails(蜗牛)快……
Kimber为此郁郁寡欢了好几天。
听说这事,销售总监Ted Colegrove也感觉不好,无论是无心之矢,还是竞争对手的攻击,都可能影响销售。
这一天,它驾车走在牛津镇上,看到一辆巴士在前面行驶。它的后部画着一个非常大的三角形,贯穿整个三角形的是两个显眼的大字和一个惊叹号
SAFETY FIRST!
他突然想到,如果把“IR”换成“A”,FIRST不就是我们MG的精神FAST吗?
他马上驱车回到阿宾顿,直接冲击Kimber的办公室:
我有个想法,SAFETY FAST!怎么样?
从那一刻开始,Safety Fast!就深深地篆刻在MG品牌中,并一直传承下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