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吉利控股集团与百度集团共同宣布,双方合作的“汽车机器人战略合作项目”取得重要突破,吉利旗下全新品牌“极越”及其首款车型“极越01”正式发布。
这一动态表明,吉利与百度在高端智能汽车量产领域迈出了实质性步伐,通过“极越”品牌的推出,展示了双方合作的深厚底蕴和共同愿景。
那么,“极越”究竟是何方神圣?它与百度、吉利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此前备受关注的集度汽车现在又何去何从?
集度变身极越,造车新势力崛起
吉利官方透露,“极越”品牌将致力于打造全覆盖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体系,以高端智能科技为用户带来全新的出行体验。同时,极越还将积极拓展服务网络,建立完善的充电补能体系,以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简而言之,极越作为一个新兴的汽车品牌,将全面涵盖整车研发、生产制造、市场销售、用户服务等各个环节,形成完整的产品链。
工信部最新发布的公告也证实了极越汽车的独立品牌地位。公告显示,“极越”商标已归属吉利汽车名下,意味着极越汽车已正式获得整车生产资质。同时,吉利官方还公布了极越汽车首款车型命名为“极越01”的消息。
要追溯极越的渊源,还得从一家新成立的杭州公司说起。这家公司名为杭州极与越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极与越科技”),它的成立与极越品牌的诞生紧密相连。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极与越科技于今年8月9日正式成立,由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兼CFO张权担任法定代表人及执行董事,而曾任集度汽车CEO的夏一平则出任总经理。该公司注册资本达1000万,由浙江吉利产投控股有限公司和上海幂航汽车有限公司分别持有65%和35%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幂航汽车有限公司实为集度汽车有限公司的更名后实体。资料显示,集度汽车最初由百度和吉利合资成立,百度持股55%,吉利持股45%。然而,随着吉利退出集度汽车股东行列,集度汽车变为百度全资控股,并随后更名为上海幂航汽车有限公司。
新成立的极与越科技公司则是由吉利控股、百度参股的合资企业,这一变化标志着集度汽车向极越汽车的转变,也预示着吉利与百度在造车领域的新合作模式的开启。
至此,集度、极越与吉利、百度的关系已渐趋明朗:集度汽车曾是百度控股的造车项目,而今已演变为吉利控股下的极越品牌,成为吉利进军整车制造领域的重要力量。
访问极越汽车的官方网站,可以发现其已接替集度汽车机器人的角色。更为明显的是,极越01的车型设计与之前公布的集度ROBO-01高度相似,甚至品牌logo也保持了一致性。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极越实际上是集度的延续和发展。虽然控股方发生了变化,但造车初心未改,极越01继承了集度ROBO-01的衣钵,以智能电动汽车的身份继续前行。
百度调整造车策略,或走华为合作路线
从集度到极越的转变,以及控股股东的更替,反映了百度在造车策略上的调整。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一调整的背后可能与汽车生产资质的问题密切相关。
据悉,今年上海车展期间就传出集度汽车因缺乏造车资质而被拒参展的消息。随着工信部对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收紧,造车门槛不断提高,缺乏资质的企业将面临严峻挑战。
通过将集度转型为极越并由吉利主导新品牌的方式,百度巧妙地解决了汽车生产资质的问题。这一举措不仅保证了造车计划的顺利推进,还充分体现了吉利与百度在各自领域的优势互补。
尽管百度不再主导造车项目,但它并未放弃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发展。根据吉利公布的信息显示,百度将以其领先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文心一言等AI技术为极越汽车提供全面支持。
简而言之,极越汽车将在吉利的生产制造能力和百度的AI技术赋能下共同发展。这种合作模式与华为和赛力斯的智选车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吉利自身的强大造车能力也为双方合作增添了更多可能。
极越汽车虽然以“汽车机器人”自居,但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机器人。相反,它是一款具备高度智能化功能的智能电动汽车。未来,极越品牌将依托吉利的SEA浩瀚架构和百度的AI技术,在中高端智能汽车市场上展开激烈竞争。
关于极越汽车的上市时间,目前尚无确切消息。但根据市场猜测,它有可能在即将举行的成都车展上亮相,并最快于今年第四季度正式上市。此前集度汽车的充分准备和多次车展亮相的经历,无疑为极越汽车的顺利推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