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中国超市周活动现场上演魔幻一幕:永辉高管正慷慨陈词“降本增效”时,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突然夺过话筒:“让我说两句!郑州永辉店月赚200万,为啥不给员工涨工资?”台下观众还没反应过来,他又补刀:“把60%利润当奖金发了,比开100场管理培训都有用!”网友笑疯:“别人家老板画饼,于东来直接往饼里塞肉!”
这场“演讲截胡”堪称商界真人秀天花板。永辉高管刚说到“精细化运营提升人效”,于东来一个箭步上台,活像超市抢特价鸡蛋的大妈。他举着话筒灵魂拷问:“郑州信万店调改后月赚200万,员工知道吗?钱都去哪了?”现场PPT定格在“成本控制”四个大字,场面一度堪比春晚失误集锦。
知情人士透露,这家被点名的永辉店确实创造了奇迹——从日均营收16万飙到80万,网红DL鳕鱼片、精酿啤酒卖到脱销。但员工时薪依旧停留在22元,店长月薪不过万。网友辣评:“原来永辉的‘调改’是调高KPI,改低工资单啊!”
于东来敢这么刚,是因为兜里揣着硬核数据:薪资碾压同行:2025年前两月,胖东来员工平均工资9886元(税后),店长78058元,高管集体涨薪;福利狂魔:全年休假145天,下班禁止回工作消息,员工结婚生子直接送金条;反向内卷:公开喊话“月薪低于4000的超市趁早关门,别祸害打工人!”
对比永辉,画风惨烈:调改前员工月薪2600元,调改后承诺涨到4000元,还不及胖东来一半;郑州信万店月赚200万,按于东来算法,至少该拿出120万发奖金,每人能多领5000元;网友神总结:“永辉的利润是抠出来的,胖东来的利润是分出来的。”
传统商超的账本永远有两本:表面账:毛利率20%,净利率2%,哭诉“每赚100块只有2块落袋”;隐形账:高管年薪百万,总部大楼气派,唯独员工时薪买不起一杯奶茶。
于东来直接掀桌:“都是扯淡!郑州永辉店一年挣2400万,拿出1400万分给员工,剩下1000万够交房租水电了吧?”他算了一笔颠覆三观的账:60%利润分员工:月赚200万就发120万奖金,保洁阿姨都能拿1万+;20%利润做品质:淘汰80%平庸商品,专攻网红爆款;20%利润保生存:什么资本回报率、股东分红?先让门店活过明年!
这套“反资本逻辑”居然真跑通了——胖东来许昌店收银员晒工资条:“上月到手1万2,店长说下月冲刺1万5!”而永辉员工还在为“全勤奖从100涨到200”感恩戴德。
于东来的暴言,扯下了传统零售的遮羞布:永辉的尴尬:学习胖东来引进网红商品,却把利润锁进保险柜;步步高的觉醒:湘潭九华店学胖东来分钱,业绩从日均15万飙到130万;打工人的觉醒:“东莞永辉调改后工资涨30%”登上热搜,评论区挤满@自家老板的网友。
最诛心的是对比伤害——胖东来店长开着宝马上班,永辉店长挤地铁还在改PPT。网友毒舌:“同样卖鳕鱼片,胖东来员工买得起整包,永辉员工只敢闻味。”
于东来抢话筒的背后,是两种商业逻辑的生死博弈:人性化管理VS机械化考核:当永辉用AI监控补货速度,胖东来给员工放“失恋假”;利润共享VS资本独占:永辉股东等着分红买游艇,胖东来把钱铺成员工买房首付;长期主义VS短期财报:投资人盯着季度增长,于东来却说“十年不分红,先建50亿的梦之城”。
这场battle甚至惊动了经济学家:“如果所有企业把60%利润分给员工,GDP会暴跌吗?不,火锅店、电影院、迪士尼会挤爆——因为打工人终于有钱消费了!”
当于东来把话筒还给永辉高管时,留给中国商界一道灵魂选择题:是要财报上漂亮的净利润,还是员工钱包真实的厚度?是继续给华尔街讲故事,还是给菜市场阿姨加个鸡腿?
下次逛超市时,不妨看看价签背后的秘密——那些理货员手上的老茧,可能正握着中国经济转型的钥匙。毕竟,能让打工人笑着拧瓶盖的超市,运气总不会太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