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了重大转折。
渗透率首次突破50%,市场结构也显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
以往无论是选择插电式混合动力还是增程式电动车,车企们都如履薄冰,不得不边走边探。
如今,高端市场倾向于采用增程技术,而低端则主打插混,同时也有余力发展纯电动车型,这一切都已成定式。
看到这里,你是否还在疑惑为什么高端车型偏爱增程而非插混呢?
事实上,理由很简单,我们常被厂商的夸大其词所迷惑,忽略了最根本的逻辑。为何这样说呢?
首先,插混技术看似先进,实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
不论是燃油车还是插混车,技术上的优势都源于它们原有的不足。
比如,我用剑可以耍出多种招式,但这些花哨的动作并不能战胜你一枪直入的简单攻击。
因此,燃油车之所以技术看似先进,是因为其热效率低下;而插混车之所以显得技术好,是因为其油电混合算法复杂。
你需要在何时启动发动机,何时电机发力,以及各自出力的比例,这些都需要精确的控制。
但结果如何?即便是技术先进的插混车型,也难以实现平滑的能源切换。
这种糟糕的体验,显然无法满足高端市场的需求。
至于其他的额外享受,更是难以期待。
并不是说无法在燃油车上安装冰箱、彩电或大沙发,这些只要花钱就能实现,问题不大。
真正的难题在于高级智能驾驶系统,插混车型难以兼顾。
由于插混系统需要发动机介入,其加速虽强劲,但响应延迟较大。
并非无法实现智能驾驶,但若强行开发,其效果与增程或纯电动车相比,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例如,新汉EV就配备了高级智能驾驶系统,但其插混版本则无缘此项技术。
因此,插混的所谓技术优势,不过是表面繁荣,实际上并不值得一提。
其次,增程车型在豪华体验上更胜一筹。
这一点从两方面来考虑。
首先,增程技术的上限远高于插混,后者追赶都难以企及。
无论是智能驾驶的实现,还是机械性能的提升,增程技术都能轻松应对。
由于增程车仅依赖电动机驱动,只要调整电机性能,即可实现性能的飞跃。
例如,比亚迪的仰望U8配备四电机,具备极强的动力和灵活性,甚至能原地转圈。
相比之下,搭载V8引擎的插混卡宴,仅增加了一个130kW的电机,其可玩性大大降低。
因此,插混技术并不适合打造高端车型,目前也只有长城汽车仍在坚持。
第二点是,增程车型在材料使用上更为自由。
这并非资金问题,而是因为增程技术简单,无需复杂的动力融合和传动系统,因此在开发上节省了大量资源。
此外,增程车型还可以与电动车共享平台。
例如,问界M9的增程版本与电动版本可以同时开发;而秦PLUS的插混版本与电动版本则需要分别开发。
这样一来,增程技术又节省了大量资源,可用于提升车辆的豪华感。
因此,无论是性能体验还是舒适体验,增程都优于插混。
最后,增程车型在实用性上更胜一筹。
实际上,车辆不仅需要大众称赞,更需要市场接受。
只需对比腾势Z9和问界M9,便可见一斑。
腾势Z9搭载三电机,机械性能极佳,而问界M9则提供终极的舒适体验。
虽然技术上比亚迪和华为都不逊色,但腾势Z9的三电机配置,不仅加速迅速,还能原地转向,明显更具吸引力。
尽管如此,车辆毕竟是用来驾驶的。
根据理想的数据显示,85%的车主主要在城市驾驶,很少行驶在高速公路上。
这意味着,对大多数车主而言,他们并不追求极致的机械性能。
因此,插混车型的线性加速在实际使用中显得不那么实用,而增程车型的智能驾驶和豪华配置则让人“回味无穷”。
当然,也有人会说,插混能实现的,增程同样可以做到——对此,我实在懒得反驳。
尽管插混技术确实能实现一些功能,但其提供的体验无法达到真正豪华的水平。
因此,插混最好还是搭载小电池,降低成本,与燃油车相比较即可,不宜追求高端。
总之,虽然增程和插混看似相似,实则存在本质的差异。
增程技术的潜力巨大,技术简单,不需要太多成本,就能打造出真正的豪华感。
而插混则不同,看似操作复杂,实际体验平平,根本支撑不起高价标签。
因此,诸如阿维塔、极氪等多家车企都已从插混转向增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