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校费用从八九千降至三千仍招不到学员,原因何在?

老王站在驾校报名处门口,望着玻璃窗上“学车特惠2980元”的红色横幅直叹气。三年前他给儿子报名时花了6800元,现在价格腰斩过半,可大厅里连个咨询的人影都见不着。教练老张叼着烟从训练场晃过来,拍拍他肩膀:“现在降价都不好使了,你看我这月才招了俩学员,连油钱都挣不回来。”

这个场景正在全国驾校轮番上演。从大连到长春,从莆田到北上广,曾经挤破头的驾校报名点变得门可罗雀。曾经动辄八九千的学费,如今跌破三千都无人问津。这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驾校费用从八九千降至三千仍招不到学员,原因何在?-有驾

年轻人不够用了

驾校费用从八九千降至三千仍招不到学员,原因何在?-有驾

90后小陈在驾校当教练五年,手机里还存着2018年的排课表——每天早八点到晚八点排得满满当当,连吃饭都得见缝插针。现在他的排课表比白纸还干净,最夸张时连续三天没摸过教练车方向盘。"现在连大学生都凑不齐四人一车,经常得让学员拼班练车。"他苦笑着掏出手机,朋友圈里驾校同行们都在转招生广告,配文清一色写着"包接送、送饮料、送学时"。

驾校费用从八九千降至三千仍招不到学员,原因何在?-有驾

人口断崖式下跌正在改变行业格局。大连某驾校老板翻开账本:2014年他接待了2100名学员,去年这个数字缩水到800。按18岁学车年龄推算,现在的主力学员正是2005年前后出生的群体——那几年正是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的时期。更让驾校焦虑的是,这个缺口只会越来越大。

驾校费用从八九千降至三千仍招不到学员,原因何在?-有驾

地铁公交抢走了方向盘

驾校费用从八九千降至三千仍招不到学员,原因何在?-有驾

"现在出门有共享单车、打车软件,远点坐地铁半小时就到,谁还费劲学车?"00后大学生小林的话刺痛了不少驾校老板。他在北京读大三,宿舍六人中只有两人考了驾照。他们算过账:买车要十几万,每月停车费两千多,加上油费保险,不如打车划算。

驾校费用从八九千降至三千仍招不到学员,原因何在?-有驾

公共交通的毛细血管正在吞噬驾校的生源。长春某驾校做过统计,地铁3号线开通后,沿线驾校报名量骤降40%。更让教练们无奈的是,现在连老年人都不来学车了——社区开通了免费养老巴士,老年大学还组织拼车郊游。

驾校费用从八九千降至三千仍招不到学员,原因何在?-有驾

考场搬到山沟沟

"早知道考场在三十公里外的荒郊野岭,打死我也不报名!"90后姑娘小雯在社交平台吐槽。她报名的驾校为降低成本,把训练场搬到远郊工业区。每次练车要转两趟公交,光通勤就要两小时。类似情况在各地屡见不鲜,福州某驾校甚至把科目二考场设在了废弃养猪场。

这种"下乡运动"引发恶性循环。学员嫌远不愿报名,驾校收不到钱只能继续压缩成本,场地越来越偏,设备越来越破。有教练自嘲:"我们现在教的是越野驾驶技术,先得教会学员怎么在泥坑里练倒车入库。"

挨骂比学车还累

"方向盘抓这么死,你当拧麻花呢!"00后男生小杨被教练吼得手抖,科目二连续挂科三次后彻底放弃。他在贴吧发帖《当代年轻人考驾照崩溃实录》,引发上万条共鸣。有人被骂哭后转投自动挡,有人直接改买电动自行车。

高压教学正在劝退新一代学员。长春某驾校做过调查,35岁以下学员中途退学率高达42%,最常见理由不是学不会,而是"受不了天天挨训"。95后更倾向选择温柔耐心的私教,哪怕多花几千块。"我花钱是买服务的,不是买罪受的。"刚拿到驾照的小美直言。

价格战打到骨折

"去年净赚2000块,都不够给教练发红包。"大连某驾校老板展示的账本令人咋舌。2016年当地31家驾校曾签"价格同盟",约定学费不低于4000元。结果协议墨迹未干,就有驾校偷偷降到2500元。现在整个市场就像多米诺骨牌,你降五百我降八百,有驾校甚至打出"学车送体检费"的招牌。

恶性竞争让行业陷入死局。莆田某驾校为抢生源,把60个课时压缩到45个,用破旧教练车凑数。结果学员考试通过率暴跌,口碑崩盘后彻底关门。正如业内人士预言:"这么打价格战,不用半年就得倒一批。"

新战场的曙光

在行业寒冬中,也有些驾校找到了破局之道。杭州某驾校推出"奶茶教练"服务,戴着猫耳头饰的年轻教练边教车边讲段子,抖音粉丝暴涨十万;成都出现"宝妈专场",提供儿童游乐区兼保姆服务;更有驾校与剧本杀店合作,把交规知识编进推理游戏。

这些创新正在改写游戏规则。当传统驾校还在为降价发愁时,聪明的经营者已经发现:这届年轻人要的不是便宜,而是值得分享的体验。毕竟在社交平台时代,学员坐在驾驶座上拍张美照,可能比降价广告更有吸引力。

夕阳斜照在训练场上,老王看着新安装的星空顶教练车若有所思。或许这个行业真正的转折点,不是价格触底反弹,而是有人率先跳出价格战的泥潭,在废墟上建起新的乐园。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