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纯电车主还在为“充电1小时,排队2小时”抓狂,插混车主纠结“保电模式怎么调”时,大电池增程车主已经默默把车开成了“六边形战士”——城市通勤纯电白嫖,长途自驾烧油保底,露营还能外接电磁炉涮火锅。
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贪心,终于被车企用技术填上了。
一、大电池增程车,把“抠门”变成科学
当代年轻人买车,早就不谈“情怀”了。省到就是赚到,才是硬道理。
- 城市通勤:纯电成本碾压油车
一台43kWh电池的增程车(CLTC续航300km+),意味着什么?
北京打工人每天通勤50km,充一次电够跑6天,家充桩谷电0.3元/度,每公里电费不到5分钱,比地铁票价(日均10元)还便宜。
反观燃油车,哪怕省油如卡罗拉(百公里6L),当前92号汽油8元/L,每公里成本0.48元,是增程车的9.6倍。
- 长途自驾:加油比充电更从容
去年国庆,一位特斯拉Model Y车主在高速服务区发帖:“排队4小时充电,续航焦虑治好了我的路怒症。”
而大电池增程车用户的操作是:
1\. 出发前充满电,纯电跑完300km;
2\. 电量剩30%时启动增程器,烧油发电继续跑;
3\. 遇到加油站随时补油,5分钟满血复活。
CLTC综合续航1200km+,意味着北京到上海中途不用加油,成都到西双版纳只补一次油。
更狠的是,哪吒L增程版这类车型,直接把快充桩怼上了增程车。30%-80%充电19分钟,服务区上厕所的功夫,纯电续航又多200km。
二、技术“作弊”:车企悄悄解决了3大痛点
曾有人说增程是“脱裤子放屁”,但如今的技术升级,让这句话成了打脸现场。
痛点1:北方冬天续航腰斩?
宁德时代最新发布的骁遥电池,直接上狠活:
- -40℃极寒能放电,-30℃支持充电,靠的是“锂钠混搭”黑科技(钠离子负责低温启动,锂离子主攻高能量密度);
- 零跑C11增程版更绝,给电池包上了“智能温控系统”,冬天提前加热电池,夏天主动散热,续航达成率比竞品高15%。
东北老铁实测:哈尔滨-20℃环境下,某增程车纯电续航从标称300km掉到230km,而同价位纯电车直接打对折。
痛点2:增程器噪音像拖拉机?
零跑C11车主分享真实体验:
“电量低于20%时,能听到增程器轻微嗡嗡声,但比燃油车发动机安静太多。打开音乐后,基本无感。”
这背后是车企的“消音组合拳”:
- 增程器悬挂用液压衬套,震动减少60%;
- 机舱覆盖双层隔音棉,噪音降低8分贝;
- 智能启停策略,低速用电、高速启动,避开敏感场景。
痛点3:亏电油耗高?
奇瑞最新的1.5T增程器,热效率干到44.5%,1升油能发3.7度电。
换算成用车成本:
- 百公里馈电油耗5.2L,按92号油8元/L计算,每公里0.416元;
- 如果烧油发的电用不完,还能存进电池里,相当于“烧油充电”。
这数据什么概念?比本田CR-V混动(百公里5.5L)还省,彻底撕掉“亏电油老虎”的标签。
三、降维打击:15万的车,30万的体验
大电池增程车最狠的一招,是把高端配置打成白菜价。
场景1:露营神器
岚图FREE 318版本,电池支持6.4kW外放电,能同时带动电磁炉、投影仪、电热毯。周末带娃露营,原地开空调看动画片,一晚上耗电不到10%。
场景2:智能平权
零跑C11增程版,15万级价格给到:
- 高通8295芯片(现款Model Y还是AMD Ryzen);
- 三联屏+AR-HUD;
- L2+级智驾(打灯变道、自动泊车全配齐)。
新势力甚至把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这种30万级底盘,下放到了15万车型。
场景3:用车0焦虑
车主@大鹏在川藏线实测:
“满油满电从成都出发,全程空调+座椅加热,到拉萨还剩200km续航。沿途加油站随便加,不用像纯电车那样赌命找充电桩。”
四、未来已来:增程车正在“杀死”燃油车?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增程式车型销量同比暴涨89.1%,远超纯电车的50.9%。背后逻辑很现实:
- 对燃油车:油耗更低、配置更高、体验更爽;
- 对纯电车:没有续航焦虑,价格还更便宜;
- 对插混车:结构更简单,保养成本更低(不用操心变速箱)。
宁德时代预测,2025年高端增程车纯电续航将突破400km。到那时,城市用户可能一个月都加不了一次油。
说句大实话
技术路线之争,本质是用户体验之争。
当车企不再纠结“我的技术是否高大上”,而是专注于“用户是否真需要”,大电池增程车的爆发就成了必然。它或许不是终极答案,但在电池突破前夜、充电基建未普及时,它用最务实的逻辑解决了最痛的痛点:
让普通人开得起电车,用得上油车,还不用做“选择题”。
正如一位车主留言:“我不在乎增程是不是‘过渡技术’,我只知道它能让我周末带娃露营不断电,过年回村不抢桩——这就值回票价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