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生在安徽铜陵德上高速的一起交通事故,引发了广泛关注。
根据此前曝光于网络的视频及图片显示,一辆新能源汽车撞上高速公路中央护栏起火燃烧。另有被烧毁的车架显示事故车辆系当下热门车型小米SU7。
据安徽省铜陵市政府办公室接线工作人员回应称:“该起事故造成3人身亡,事故为单方面事故,系车辆单方面撞到护栏上,非车与车之间碰撞。市公安部门正在调查此事,具体情况需要等待警方公布,目前没有其他信息可以提供。”
通过网传事故现场图片显示,车辆发生事故后火势猛烈,车门呈现关闭状态。
据媒体报道,有自称逝者家属的人士在短视频平台表示,事故发生时车窗和车门都无法打开,导致车内人员第一时间无法脱困。
4月1日,“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件细节”相关话题冲上各大平台热搜。同时,午后小米集团股价也出现跳水,盘中最大跌幅一度超过6%。
3月29日22时44分,一辆小米SU7在安徽境内的德上高速路段遭遇碰撞爆燃事故。
3月31日晚间,关于该事件的视频与图片在互联网上大量流传,有自称家属、男友者称,车辆碰撞护栏后车门锁死,电池爆燃,车内三人系到安徽考编的女生,全部身亡。
一张标注为安徽省高速出行服务的截图显示:“事故情况为3月29日23:12车牌为鄂AAV1xxx小车,撞击中央护栏后发生自燃,现场滞留车辆正在放行”、“相关部门对高速进行管控,119、120均已到现场,事故正在处理中。”
通过事故车的照片我们可以看到,火被扑灭之后,除了保险杠完整之外,其它都已经被烧得面目全非。保险杠未起火的原因或许是因为当时碰撞后,保险杠掉落所致。
虽然整车已经被烧毁,但是车尾还是比较完整的,并且左后轮胎也相对完整。此外,驾驶舱保持完好,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形。
事发后,家属到达现场后发现,车辆并没有明显的刹车痕迹,怀疑当时车辆是开启智驾功能,但是没有识别到正在施工的桩桶。并且家属还宣称,在事发后,也有对向司机前来试图救援,但是车门打不开,并且火势太快导致救援失败。
通过媒体此前报道我们了解到,曾有自称乘车人员家属的网友表示,“3月29日晚车辆撞击护栏导致车门锁死,电池爆燃,车上三人活活烧没了”。
4月1日,车辆驾驶员的父亲对媒体表示,事发当晚,23岁的女儿驾车带着同寝室好友赶往安徽参加次日考试时发生车祸,车辆爆燃致使其女儿与副驾驶乘客被烧,后排乘客由路人砸窗救出,无生命体征。目前三名遇难者的家属均在事发地等待警方进一步调查结果。
除此之外,4月1日午间13点42分,微博账号名为“诗雨370491153”的用户发布了一则消息,该账号的介绍显示其为当事人家属王女士。她详细描述了事故发生后家属的经历和感受。
王女士表示,3月29日晚10点45分,她的女儿和另外两名朋友在前往安徽参加事业编考试的途中遭遇了车祸。
车辆的后台系统与家属的手机绑定,事故发生后,手机第一时间弹出了消息,显示了车祸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得知消息后,家属们立刻从武汉出发赶往现场,但当他们到达时,殡仪馆的车辆刚刚将孩子接走。
王女士还提到,小米公司曾发布通告称会成立调查组,但自事故发生以来,小米方面从未主动联系过家属,也没有打过一个慰问电话。她得知小米仅将车辆拉到北京进行鉴定,但对于家属的疑问却避而不谈。
王女士质疑:车辆在撞到护栏后为什么会自燃?车门为什么会被锁住?这些问题都是家属的困惑,他们只想要一个说法。王女士希望小米能够正面回应家属的疑问,而不是回避问题。她还质疑小米所谓的调查组到底在调查什么,为什么至今没有联系家属。
目前关于家属的言论,并没有得到小米汽车的证实,是车主家属一家之言。起火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还是要等待官方回复。
4月1日,小米方面通过“小米公司发言人”微博针对小米SU7被曝“在高速路上碰撞后爆燃致人员伤亡”一事,进行了官方回应并披露了相关细节。
2025年3月29日22时44分,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驶过程中遭遇严重交通事故。我们对此深感痛惜。具体事故信息如下:
据初步了解,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时速持续行驶。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用路障封闭自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
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随后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97km/h。
“碰撞发生后,我们立即与车主取得联系,了解非车主本人驾驶。同时,紧急救援呼叫车上乘员,并报警、呼叫120急救服务。”
“此后,警方随即抵达现场,全面介入调查事故。同时,我们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小组,于30日赶赴铜陵,在警方的指导下,积极配合调查、取证等各项工作,并于31日晚依法向警方提交完成我们所掌握的车辆行驶数据及系统运行信息。我们将继续全力配合警方工作,并严格遵循调查结果,确保事件处理公开透明。”
“同时,我们的专项组也将在警方的许可与指导下,与事故受难者家属取得联系,全力协助善后事宜,并提供支持与帮助。”
“我们将目前所知并提交给警方的信息,摘要公布如下”:
通过小米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22:44:24车辆出现障碍物风险提示,22:44:25就被人工接管,也就是说驾驶员的反应还是挺快的。只不过,心有余而力不足,2秒内将车辆从116km/h减到97km/h,减速动作大部分减速为人工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外界关注的是否存在车门在事故发生时锁死无法打开,小米公司回应中并未提及。
通过该事件我们联想到2024年11月,在广州市黄埔区发生的一起小米SU7撞到护栏起火的类似交通事故。
当时的事故过程中,车辆受损严重,电池底部被栅栏及栅栏底座拖拽和擦碰,导致电池局部被刺穿。幸运的是,事故发生后,车门顺利打开,消防部门迅速赶到现场,扑灭了火势,最终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通过交管部门现场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我们可以看到:那次事故系驾驶员操作不当,造成车辆损坏。
小米汽车官方表示,初步分析这次广州发生的火情是由剧烈碰撞导致,乘员舱和电池中间并没有起火的痕迹。从小米的回应来看,小米SU7这次起火并非质量问题,主要是因为“驾驶员操作不当”,猛烈撞击导致的。
有小米汽车门店工作人员表示,在小米SU7四个车门内饰板下方,储物格位置均配有应急拉手,应急拉手为机械锁,即使电池受损也能打开,紧急情况下可使用应急拉手打开车门。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火热,智能驾驶功能也越来越多地被提及。
曾几何时,智驾功能在很多时候被直白地宣传为“自动驾驶”,因而造成了许多用户理解上的偏差。正因如此,一些消费者盲目相信字面上的“自动驾驶”,做出了一些诸如开车看电视、睡觉等危险行为,并且也发生了一些相关的事故进而引发了广泛争议。
目前的研究显示,在某些理想和可控的场景(例如封闭高速公路上),自动驾驶系统确实能大幅降低因人为错误导致的事故风险,从而表现出比人类驾驶更高的安全性。根据自动驾驶汽车公司Waymo的数据表明,其自动驾驶车辆在常规驾驶任务中事故率显著低于人类司机。
不过,在复杂、非标准化或环境变化较大的路况下(如低光环境、城市繁忙路段、复杂转弯处等),当前的自动驾驶技术仍存在一定局限,可能无法像经验丰富的人类驾驶员那样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此外,自动驾驶系统与人类驾驶的“接管”问题也是一个关键考量,任何系统故障或算法判断失误都有可能带来新的安全隐患。
总体来说,智驾地出现在消除诸如疲劳驾驶、分心驾驶等人为因素上展现出巨大潜力,并在部分场景中已经显示出比人类驾驶更为安全的优势,但在复杂或非理想条件下,其安全性仍需进一步提高。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国内现在大多是L2级智驾,也就是智能辅助驾驶。这类智能辅助驾驶的技术,还远远不能替代人类驾驶。消费者使用智驾功能时一定要保持理性,避免悲剧的发生。
小米SU7的此次事故再次引发了公众对电动汽车安全性与智能驾驶系统的关注。在自动驾驶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驾驶员仍需保持警惕,避免过度依赖辅助驾驶系统。同时,车企应加强技术研发和质量控制,确保车辆的安全性能,保障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最后,我们呼吁大家不信谣、不传谣,关于事故一切还是应以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