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打架”的汽车圈,如何破除“流量焦虑”?丨中国造车崛起⑥

编者按: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业务以522.1万辆的数据留下新的注脚: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随着2024年到来,一切仿佛按下了加速键。这一年伊始,比亚迪首艘滚装船“探险者1号”装载着5449辆新能源车从深圳出发驶向欧洲;这一年开春,雷军携小米SU7亮相,吹响了年销12万辆的冲锋号;这一年入夏,李斌与秦立洪驾驶蔚来ET7在欧洲的高速公路上进行“慢直播”。


中国汽车制造,不仅为中国人造,也驶向了更广泛的国际市场。观感却也是丰富的:北上广深的大车展上,美西方国家车企厂牌的一众大佬们在中国展车跟前驻足品鉴;中国车企的一众大佬们在各路演讲场合里呼吁“到更广袤的世界市场上卷,不要关起门来卷”。

竞争也不仅仅局限在车企同行之间,更高维度的博弈也体现在以国家为单位的视域里。美国、欧盟先后祭出贸易保护手段,关税壁垒、准入门槛,接连高筑,似乎一场针对“中国造车出海”的围堵之战正在酝酿。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中国造车何以成功?从产业布局到政策帮扶,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为何引起西方国家警觉?是怀璧其罪象齿焚身,还是大国博弈疑罪从有?“趋势捕捉”推出系列策划《中国造车崛起》,本文为第六篇。



“流量焦虑”,已经席卷了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

今年年初,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在直播中说出那句“我认为企业家都要去当网红”的时候,舆论场还没有多少人真把这句话当回事。

“神仙打架”的汽车圈,如何破除“流量焦虑”?丨中国造车崛起⑥-有驾

四个月后的北京车展上,周鸿祎登上一辆越野车的车顶,与雷军一道成为当天微博热搜上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霸榜微博热搜,被网友戏称为“北京车展首日唯一车模”,颇有“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之意。

在接受各路媒体以及博主长枪短炮的“膜拜礼”的同时,周鸿祎以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了两件事:一是自己是个“知行合一”的企业家;二是自己玩起互联网来,可一点不比小米创始人雷军差。

“神仙打架”的汽车圈,如何破除“流量焦虑”?丨中国造车崛起⑥-有驾

早在3月底,在哪吒汽车的一次直播活动中,作为投资人的周鸿祎也曾对张勇表示,哪吒汽车在营销和产品策划方面存在问题,高管们应该向小米学习,尤其是学习雷军。

被称为“流量教父”的雷军,近年来一直处于舆论风暴的中心,而这一风暴在小米SU7发布以后,更是达到了顶峰。

2021年3月,雷军宣布“人生最后一次创业”之时,没有人会想到,短短三年时间,雷军会颠覆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现在的汽车圈,在一阵阵“雷学”风呼啸而过之后,已经由内而外地被塑造成了“军的模样”。

2024年已然过半。上半年里,汽车圈一众大佬们,宛如北京车展上“登顶静坐”的周鸿祎一般,虽表面波澜不惊,却由内而外地释放出一个信号——“不行,真急了”。

“流量焦虑”成了一种病

流量经济的本质,是互联网时代下,对网民的碎片化时间和有限注意力的争夺,以实现对海量潜在用户更高的触达度,从而转化为实际零售成果的一种方式。说得更直接一些,流量焦虑来自销量焦虑。

最近几个月,小米跨界造车所取得的现象级成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雷军高超的营销本领。雷军引领着的小米汽车,以其骄人的流量转化业绩,为一众车圈大佬所艳羡。

雷军此前曾公开表示过:“小米汽车工厂6月将开启双班,我们确保当月交付1万辆。全年将至少交付10万辆,同时会进一步冲刺12万辆交付。”

理想6月底发布了一份中国市场新势力品牌销量的周排行榜,而在这份榜单中,小米周销量悄悄爬升到了0.33万辆,超越了更早入局的小鹏汽车和智己汽车。

“神仙打架”的汽车圈,如何破除“流量焦虑”?丨中国造车崛起⑥-有驾

这意味着,雷军之前抛出的那句“大话”,似乎正在成为现实。

从结果上来看,雷军俨然已经成为了“行走的流量密码”,而小米跨界造车取得的巨大正面回馈,同样引发汽车圈的连锁反应。

一时间,各路车企老总纷纷开起了直播,为自家带起了货,甚至放下身段“整起了活”。

3月14日,蔚来汽车李斌在抖音上开启直播长途驾车,累计观看人数超1000万,涨粉超18万。5月23日,李斌从德国法兰克福一路自驾到荷兰阿姆斯特丹,并全程开启了直播。这场长达10小时的直播,在抖音累计观看人数达到819万,单场直播涨粉5.6万。直播成效显著,也令李斌成为了年轻一辈汽车人中的“新网红”,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挽救蔚来汽车惨淡的销售业绩。

李斌直播间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也感受到了压力,开启了自己的直播首秀。他表示:“用一些新的互联网思维,向余承东学习,向雷军学习,亲自去讲解、去介绍。这也是逼着我这六十多岁的老汉,大家都出来了。”在北京车展上,尹同跃也亲临现场,不仅主动和雷军多次互动,还主讲了两场发布会,上午用中文,下午用英文,遇到外国客户,他还会亲自用英文讲解。

同样“被逼出山”的还有60岁的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一向低调的他,开通了抖音账号,第一条视频内容是测试小米SU7,并大赞小米SU7很值得长城汽车学习。他也在直播中毫不忌讳地承认:“目前市场很激烈,大家都很焦虑。”他还反思:“以前(长城)都是光干不说,没有运用好互联网和媒体。我会做起表率作用,主动与网友交流。”

一时间,国产新能源汽车赛道上硝烟四起,行业整体似乎已迈入存量博弈和淘汰阶段。如果不能留在“餐桌上”,就会出现在“菜单上”——布林肯的一席话,因缘际会之下,反倒非常适合用来描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缩影。

整个国产新能源赛道,似乎患上了一种名为“流量焦虑”的病,甚至关乎生存本身。甚至毫不夸张的说,小米越成功,雷军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就越撩拨着车圈大佬们的神经。

网红的“红”,也有三六九等

网络红人的“红”,也有高低之分。

直观地说,躬身入局直播赛道,竭力打造个人IP的一众车企大佬们,最终目的还是希望能够带动自身所在车企的销售业绩。因此,流量转化成最终销售额的比例,便成为衡量“红”得是否有价值、是否高级的一个关键要素。

只身一人便引爆舆论场、扛起整个小米汽车的雷军,无疑属于“高级红”。

今年5月,华为的余承东在谈及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时候说:“因为我们跟雷总在手机行业一起并肩战斗了十几年,我们彼此了解对方,知道他们会带来强大的流量能力,而且他是董事长、CEO、创始人亲自下场,那个流量能力是非常强的,传统车厂在这方面是根本干不过的,不在一个数量级的,可能差两三个数量级。”

而在雷军之前,汽车圈的超级网红,无疑是大洋彼岸的特斯拉CEO马斯克。

马斯克的“红”,和雷军一脉相承。在商业领域,马斯克几乎打造了一个完美IP:改变世界的技术狂人。看起来无话不说的坦诚+幽默感,让马斯克拥趸无数。而从特斯拉进入到中国消费者视野中开始,Model 3、Model Y、Space X火箭等等,马斯克的每一个动作,甚至无意中的一次发言,都能在中国的舆论场掀起热潮。

在最近小米的密集营销中,小米汽车频繁将自己的车型与特斯拉进行对比——而这实际上已经成为国产新能源车发布时的基本操作之一。这也从侧面说明特斯拉仍然具有一定的标杆地位。

相比起马斯克、雷军,周鸿祎的“红”,恐怕是属于另一种。

周鸿祎和哪吒汽车结缘于2021年。2022年,哪吒汽车全系交付15.2万辆,曾是新势力销冠,但2023年却开始掉队,销量为12.74万辆,也是2023年新势力销量前五中唯一出现同比下滑的车企。

自今年开始,周鸿祎便频频为哪吒汽车造势。比如早些时候喊话哪吒汽车改名,指责产品命名怪异,痛批营销规划不足,甚至让哪吒向雷军学习,等等。从种种行为来看,周鸿祎正试图身体力行带动流量,从而推动哪吒汽车走出困境,打开市场局面。

“神仙打架”的汽车圈,如何破除“流量焦虑”?丨中国造车崛起⑥-有驾

但对哪吒汽车提升销售业绩的刺激实效,似乎仍十分有限。从销量上看,今年一季度,哪吒汽车销量为 2.44万辆,同比下降 6.87%。流量大涨之后的4月,哪吒汽车全系整车交付9017辆,环比增长7.8%,同比下跌18.6%。4月22日,新车型哪吒L完成上市,并在5月开启大批量交付,目前订单突破15000辆,后续表现如何,还有待观望。

与此同时,周鸿祎与哪吒汽车CEO张勇之间的种种“意见不合”,则被多次搬到明面上,公众观感颇为不佳。有不少分析人士倾向于认为,周鸿祎的种种举动,更像是可以打造个人网红IP人设,而他投资的哪吒汽车不过起到了一个“过桥作用”。

还有分析人士就指出,从周鸿祎的日常言论看,哪吒汽车也的确并非他唯一谈及的新能源品牌,此外还包括吉利极氪、华为鸿蒙等,他将自己视为“国产新能源的气氛组”,并为此乐之不疲。

破解之道:打铁仍需自身硬

追根寻底,流量的本质是营销,是营销就会有性价比的问题。

根据CTR媒介智讯的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投放量逐年增加,2023年投放硬广的新能源品牌总计203个,投放量同比提升22%。因此,从广告投放的角度来说,网红企业家的存在意义,不只是帮助提升销售业绩,更重要的是“性价比够高”。

图源:CTR洞察

不过,流量只能作为中短线作战的法宝,但从长线作战的角度来看,“打铁还需自身硬”,要破除“流量焦虑”,关键还是用产品说话。

作为车圈新生代“网红”的李斌,在北京车展期间接受采访时候说过:“最终还是要看产品竞争力,蔚来还是关注产品做得怎么样,这是第一竞争力。流量肯定重要,但用户还是因为产品而选择,不是因为流量,最终还是要回归产品和服务的本质,蔚来一直关注的是产品、技术、服务,这是真正长期的竞争力。”

强扭的瓜毕竟不甜,如果车企大佬们为了迎合流量而硬拗出特定姿态,反倒有种“与民同乐”的讽刺意味,还不如老实“躺平”,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家的产品, 总比蹭热点、追流量、最终“惹的一身骚”要强。

小米入局之后,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和残酷,适当的“流量焦虑”有助于推动企业转型,但过度的“流量焦虑”,只会像无头苍蝇似的乱撞。而且,明眼人都明白,仅仅靠“流量”,绝非车企的长远之计。毕竟,雷军的成功,没有点过硬的产品力是不可能的。

6月6日,在车企大佬云集的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春风满面地劝大家接受现实,“卷是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所有企业家都要拥抱这种卷。”

不过,舆论场上,“比亚迪”三个字出现的频率,远比“王传福”三个字更高——这与雷军和小米汽车恰恰相反。

文 / 林三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