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朋友刚买了辆国产SUV,兴奋地拉我去看车。他打开引擎盖那一刻,我脱口而出:“嚯,这发动机舱怎么跟精装修似的?”只见整个发动机被一块大塑料板盖得严严实实,连个螺丝钉都看不见。朋友得意地拍着引擎盖说:“这叫高端大气上档次!”可转头看到旁边停着的合资车,发动机舱里各种线路管道赤裸裸地暴露着,他又犯嘀咕:“你说这合资车是不是偷工减料啊?”
这种“精装房”和“毛坯房”的对比,在汽修厂王师傅眼里早就见怪不怪了。干了十几年维修的他跟我说:“前几年国产车来保养,十个有九个要拆盖板。现在倒好,连十万块的国产车都标配发动机舱盖板,反倒是二十多万的合资车,掀开引擎盖还是光秃秃的。”
一、发动机的“遮羞布”还是“保护伞”?
王师傅的维修台上正停着两辆车:左边是带盖板的国产车,右边是没盖板的合资车。他拿着螺丝刀敲了敲国产车的塑料盖板:“这东西就跟手机壳似的,看着挺唬人,实际上成本就几十块钱。”说着他三下五除二拆下盖板,露出里面错综复杂的线路和歪七扭八的固定支架。
“你看这国产车的发动机舱,线束像麻花似的扭在一起,各种传感器接头东一个西一个。要是不盖起来,买家掀开机盖估计扭头就走。”王师傅边说边走到合资车旁边,“你再看看这辆,虽然没盖子,但管线排布横平竖直,每个零件位置都像用尺子量过。”
不过盖板也不是摆设。上个月有辆国产车因为跑完烂路来检修,掀开盖板发现里面干干净净,而旁边没盖板的合资车发动机缝隙里塞满了枯枝落叶。王师傅说:“这就跟戴口罩一个道理,防尘效果确实立竿见影。”
二、藏在盖板下的秘密
去年冬天有件趣事让王师傅印象深刻。某国产车车主投诉发动机异响,4S店检查半天没发现问题。结果王师傅把盖板一拆,发现是只老鼠在盖板夹层里做了窝,啃出来的碎屑掉进皮带轮里了。“这盖板三层夹心设计,隔音棉里掺着玻璃纤维,冬暖夏凉,耗子都懂挑好地方住。”王师傅苦笑着说。
更绝的是有次给带盖板的混动车换火花塞。修理工按老经验伸手去摸,结果被盖板下的高压线电得直蹦。“现在的新能源车,盖板底下藏着高压电路、控制器,不按手册拆装分分钟出事。”王师傅指着盖板背面的警示标签,“这些安全提示,很多车主开到报废都没见过。”
三、合资车为何“裸奔”
问起合资车为啥不爱装盖板,王师傅讲了件往事。某德系品牌曾尝试加装盖板,结果海外试车时发动机过热报警。拆了盖板马上恢复正常,最后只能放弃。“人家发动机舱温度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多个盖板就像给人穿羽绒服跑步,散热跟不上。”
去年有辆日系车召回,4S店要求检查燃油管路。王师傅说:“要是带盖板的车,得先拆半小时塑料卡扣。这辆没盖板的,打着手电筒十分钟就查完了。”他算过账,每次保养省下的工时费,十年下来够换套新轮胎了。
不过也有例外。王师傅指着维修单上说:“你看这辆进口豪车,盖板是碳纤维的,底下还带导流槽。人家这个盖子是真有用,既能梳理气流,又能给刹车散热导管送风。所以说不是不能装,得看怎么装。”
四、消费者该不该为盖板买单
上个月有对老夫妻来选车,非要带盖板的国产车,说看着整齐。结果保养时发现盖板卡扣断裂,自费换了三次都没解决异响。王师傅检查发现,老人每次关引擎盖都使蛮力往下砸,塑料卡扣哪经得起这么折腾。
反倒是年轻客户更理性。有个玩改装的小伙子,买了带盖板的国产车第一件事就是拆掉。“他说要改进气散热,原厂盖板影响气流。结果拆开发现盖板背面贴满隔音棉,又默默装回去了——怕老婆嫌发动机吵。”
王师傅最后总结:“盖板就像人的衣服,穿不穿得看场合。城里代步的图个干净体面,盖着挺好;经常跑山路的,还是裸着散热实在。关键得知道这层塑料板下面藏着什么,别等出了毛病才后悔当初光看脸。”说着他合上两辆车的引擎盖,带盖板的“啪嗒”一声严丝合缝,没盖板的“哐当”震得工具箱直晃——你看,连关盖子的声音都透着不同的性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