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萨斯这回算是“落户”金山了,细想来,确有几分妙处。以前提到上海的汽车制造,脑海里蹦出来的铁定是临港那边的特斯拉,现在冷不丁杀出个金山,还是雷克萨斯,这感觉就像,嗯,就像你以为常年垫底的同桌,突然告诉你他保送清华了。
金山嘛,坦白讲,在上海的存在感委实不高。它更像是个埋头苦干的“工具人”,远离市中心,产业盘子也相对传统。可如今,丰田居然把“身家性命”押在这儿,要搞纯电车,还要把零部件的“土著化”率拉到95%以上。这不止是雷克萨斯的一次豪赌,更是金山的一次翻身仗。
缘何是金山?这背后的门道其实不复杂。地皮管够,腹地宽敞,更关键的是,它恰好扼守着长三角汽车产业链的咽喉要道。设想一下,宁波的汽车零件,苏州的电子器件,杭州的软件技术,都能在瞬息之间汇聚到金山。这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把各路资源都攥了过来。
当然,金山要接住这泼天的富贵,也并非易事。特斯拉的扶摇直上,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那股敢于破圈,不落窠臼的劲头。雷克萨斯虽说口碑炸裂,但总给人一种“老派绅士”的印象,想要在电车圈里“耍把式”,恐怕还得放低身段,多沾点烟火气。
再者,零部件“土著化”率达到95%以上,这可不是纸上谈兵。这意味着,金山必须坐拥一批能满足雷克萨斯吹毛求疵标准的供应商。这些供应商不仅要有硬核技术,还要有海量产能,更要有绿色环保的觉悟。这就像是从石砾里淘金,既要淘到真家伙,还要保证不伤及筋骨。
是以,我们看到,金山的步子迈得飞快。他们提前摸清家底,筛选供应商,甚至还给雷克萨斯的伙计们备好了“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这份魄力,着实让人刮目相看。
不过话说回来,金山要真正实现“不止复刻一个特斯拉”的雄心壮志,光靠速度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有更具前瞻性的擘画,更开明的政策,更周全的配套。它需要营造一个真正适配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根发芽的生态环境,而不是单单建一个厂子了事。
或许有人会嘀咕,金山能成吗?说到底,它只是个偏远郊区。但别忘了,上海从不乏逆袭的戏码。当年,浦东还是一片阡陌纵横的农田时,谁又能料到它会变成今天的国际金融中心?
所以,我们不妨给金山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憧憬。兴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会见证一种焕然一新的“上海速率”,一段由金山书写的“新能源汽车佳话”。
对了,里提到的那个后视镜之乡吕巷,其实挺有嚼头。一个小地方,靠着小小的后视镜,就拿下了全国市场的泰半江山。这足以说明,只要找准航向,深耕细作,就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蓝海。
而金山,眼下要做的,就是找到属于自己的“后视镜”,然后,铆足干劲,把它做到极致。这不单是为了金山自己,也是为了上海,为了中国整个汽车产业。毕竟,谁也不想永远被“前浪”拍死在沙滩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