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这样的新势力摇摇欲坠,创维汽车这种名字听起来像“家电跨界选手”的品牌,却还在闷声搞事情,甚至定下2025年海外销量占比65%的目标。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生存密码?
1. “亏钱也要卷”:黄宏生的180度大转弯
创维创始人黄宏生曾把“亏损换市场”比作“自杀”,但如今他改口了——“价格必须随行就市,弱小也要参战”。新推出的2025款HT-i智擎版和EV6智驾版,起售价最高降了6万,直接杀入8.98万-15.58万元区间,还搞“五年0息”政策,摆明了要抢C端用户。
黄宏生算了一笔账:低价车亏钱,但能拉流量;高价车赚毛利,商用车赚的钱还能填坑。说白了,这就是用“商乘两条腿走路”的平衡术,硬扛着亏损也要冲销量,目标只有一个——上市。
2. 海外市场:闷声发财的“救命稻草”
国内卷不动?那就去国外捞金!创维汽车把2025年销量目标的65%押在海外,主攻欧洲、中东、亚太、拉美四大市场。印尼、哈萨克斯坦工厂已落地,南美工厂也在计划中,甚至针对不同市场推出左舵/右舵、纯电/混动车型,连命名都本土化。
关键点在于,海外毛利是正的。黄宏生直言:“传统国际车企在电动车领域太慢,这是中国品牌的机会。” 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让创维避开了国内红海,反而在海外找到增长空间。
3. 技术牌:不炫技,但实用
创维汽车的策略很务实——不搞花哨概念,专注解决痛点。比如:
800V超充架构:8分钟充电跑800里,缓解续航焦虑;
车对车充电、露营放电:把车变成“移动充电宝”,迎合户外经济需求;
健康座舱:智能调节空气质量,主打“第三空间”舒适体验。
这些技术不追求“颠覆”,但直击用户日常需求,反而容易打开市场。
4. 家电老炮的“基因优势”
创维虽然是汽车界的“新兵”,但背靠家电巨头,供应链和渠道资源是老本钱。比如“光储充运”生态闭环,整合光伏、储能、充电网络,这和家电行业的能源管理经验一脉相承。此外,创维的品牌认知度(哪怕在汽车领域不高)也能借家电渠道反哺,比如通过家电门店展示汽车产品,低成本触达用户。
5. 活下来的核心:战略灵活+不贪大
哪吒等新势力倒下的教训之一,是盲目扩张、烧钱换流量。而创维汽车反而在“收缩”:2024年销量目标从25万辆砍到6万辆,实际只卖了不到4万辆,但2025年目标仅4万辆,重点转向海外。这种“小步快跑”的策略,看似保守,实则降低了风险。
黄宏生的一句话道破天机:“没有伟大的企业,只有伟大时代下的企业。” 创维未必想当“英雄”,但它抓住了两个时代红利:中国电动车产业链的成熟+海外市场空白期。
活下去,比当网红更重要
创维汽车的生存逻辑,本质上是一场“田忌赛马”——用商用车养乘用车、用海外反哺国内、用低价换规模、用技术换口碑。它未必能成为下一个比亚迪,但在新能源淘汰赛中,活下来才是硬道理。
反观哪吒等品牌,困于国内内卷、过度依赖资本输血,反而被拖垮。创维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小透明”的生存智慧,比豪言壮语更值得琢磨。
你看好这种“亏损换上市”的策略吗?海外市场真能救中国车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