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到底行不行?开了6年我放弃了
前几天朋友圈里炸开了锅,因为我这个曾经的电车死忠粉换车居然选了油车。一堆人私信我问为啥,有说我背叛环保事业的,也有好奇是不是电车真不行的。
其实我换车这事还真得从头说起。2017年底,我被那句"一公里一毛钱"的广告语给彻底洗脑了。当时身边好几个哥们都买了纯电动,整天在我耳边念叨着电车多省钱多好开,再看看我那辆每月油费破千的雅阁,心里的天平很快就倾斜了。
记得第一次试驾纯电动,那种一脚踩下去立马飙出去的推背感真是爽到不行!再加上不用排队加油、不限号、还能装个小聪明——反正我就这么被套路进去了。
不过现在回头看,开了6年电车后重回油车的三个理由,可能会让不少考虑买电车的朋友冷静思考一下。
记得当初买电车时最大的噱头就是省钱。那会儿我小区刚好支持装私人充电桩,晚上定时充电一度才3毛多,跑300公里才20多块钱。我还专门做过记录,半年下来比我原来的油车省了5600多,简直美滋滋。
可这几年情况变了。去年物业强制拆了所有私人充电桩,说是什么消防隐患。换成了商业充电桩,一度电直接奔1.5元去了,还得另外交服务费。我一算账,一个月的充电费从原来的200出头涨到了700多,省钱优势直接腰斩。
更糟的是充电队伍越来越长。周末去小区充电站,经常排到猴年马月。有次等了两个多小时才轮到我,充完电回家直接凌晨一点多了。比起隔壁王哥5分钟加满油的便利,这体验真是一言难尽。
根据最新统计,国内充电桩保有量虽然已达330万台,但与新能源车保有量1300万辆相比,比例仅为1:4,远低于合理的1:2标准。充电难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再说续航这事,那真是我心中永远的痛。当初买车时,4S店信誓旦旦说NEDC工况下续航450公里,日常使用也能跑350+。现实呢?夏天开空调、冬天开暖风,再加上我那略微重一点的右脚,实际续航从来没超过300公里。
去年冬天带家人去滑雪,零下10度的温度让我的车一夜之间"缩水"到只剩220公里续航。高速上80迈匀速跑,电量掉得比流水还快。最后在高速服务区尴尬地停了两个多小时充电,老婆孩子在冷风中等得直跺脚。从那以后,但凡长途自驾,我都会借朋友的油车。
有数据显示,在寒冷地区,电动车续航普遍比官方数据低40%以上,安徽一位车主实测冬季电耗比夏季增加了62%。续航焦虑不是空穴来风。
最扎心的还是电车的保值率。我那辆当年20多万买的车,6年后二手车商只给了4.2万的收购价,连两成保值率都不到。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三年新能源车均保值率为47.5%,明显低于燃油车的61.5%。就算现在新能源车发展得再快,年限稍长的老款电车仍然面临严重贬值问题。
电池的衰减也超出我的预期。第4年开始,我明显感觉到满电后的续航比新车时少了至少80公里。4S店检测说衰减了22%,属于"正常范围内"。但换电池的报价让我彻底放弃了这个念头——8万多!这还不如直接换车呢。
其实电车也有很多好处,比如加速快、噪音小、维护简单。我那哥们是网约车司机,一天跑300多公里,他算了笔账说即使用商业充电桩,每年也能比油车省1万多,对他来说绝对值得。
但对我这种一周开不到200公里的普通上班族,每次充电要排队等半天,冬天开不了远途,电池性能还随时间衰减,最终算下来并不划算。
不可否认,电动车技术在不断进步,像比亚迪刀片电池、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都在解决续航和安全问题。但对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目前的电动车仍然存在使用场景受限的问题。
说到底,车是用来解决出行问题的工具,而不是用来彰显环保态度的徽章。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车型,才是最理性的做法。
对我来说,换回油车后最大的感受是省心。不用担心找充电桩,不用计算能否跑完全程,加油永远只需要5分钟。这种便利性,有时候真的比省那点钱更重要。
你觉得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