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比亚迪的三大焦虑:年销427万辆,为何还怕被“卡脖子”?

谁能想到,2024年,狂卖427万辆新能源车的比亚迪,每卖一辆车,净赚9400元

万亿比亚迪的三大焦虑:年销427万辆,为何还怕被“卡脖子”?-有驾

却还在股东大会上,被投资人连环追问:“高端车卖不过理想;智驾跑不赢华为;海外工厂,天天被查;万亿市值,到底稳不稳?”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个把丰田大众都卷哭的“价格屠夫”,为什么越赚钱越焦虑?

第一重焦虑:高端车卖成“大冤种”?

比亚迪的高端化,可说是“堆料王”的窘迫情境。

万亿比亚迪的三大焦虑:年销427万辆,为何还怕被“卡脖子”?-有驾

仰望U8能够横着行进,腾势Z9GT能够在原地掉头;不过2024年三大高端品牌(腾势、仰望、方程豹的总销量未达20万,所占比例不足5%。

对比平均价格30万的理想每月售出4万台,比亚迪的高端车仿佛“米其林大厨炮制的路边摊”——技术固然炫酷,不过说真的,消费者并不买账。

症结在哪?

万亿比亚迪的三大焦虑:年销427万辆,为何还怕被“卡脖子”?-有驾

用户心智存在困局:比亚迪有着性价比高的标签,且这标签较为深刻。腾势N9以38万起步价,比问界M9便宜8万,不过它却反倒被质疑“便宜没好货”。

技术品牌力:云辇车身控制,易四方电机,堆满了配置,但是却缺乏“仪式感”。就好像你身着一整套始祖鸟前去相亲,不过对方反倒觉得你是在送外卖的。

第二重焦虑:智驾赛道“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万亿比亚迪的三大焦虑:年销427万辆,为何还怕被“卡脖子”?-有驾

2024年,比亚迪居然狂砸542亿研发费,全系更是标配高速NOA。

不过说真的,用户却在吐槽:“在城市里开辅助驾驶?那简直还不如相信老板所画的饼!”

尴尬对比:

万亿比亚迪的三大焦虑:年销427万辆,为何还怕被“卡脖子”?-有驾

华为ADS3.0已实现“车位到车位”全场景覆盖,小鹏XNGP无图智驾落地50城,而比亚迪的城市NOA还在“内测中”。

更为令人痛心的是,在2025年,比亚迪裁减了中低阶的智驾团队;并且据传“购买供应商的方案更为经济实惠”,这样一来,其自身研发的决心便遭到了人们的质疑。

突围密码:

用造电池的“垂直整合”这种逻辑来玩转智驾:投资地平线芯片,而且自研天神之眼系统,甚至还拉拢大疆去搞车载无人机。

不过说真的,智能化的核心乃是算法与数据闭环,这样的东西可不是靠砸钱就能迅速达成的“副本”。

第三重焦虑:出海变成“高危游戏”

万亿比亚迪的三大焦虑:年销427万辆,为何还怕被“卡脖子”?-有驾

2024年,比亚迪出海战绩颇为亮眼,出口41.7万辆增速达71.9%位居中国首位。

不过“赚快钱”这种模式,却暗藏着诸多危机。

新兴市场依赖症:泰国市占率超40%,巴西单车利润比国内高80%,不过欧美市场却被特斯拉、大众围剿,而且欧盟反补贴调查随时有可能扣动扳机。

供应链遭遇水土不服:在国内依靠自行建设锂矿以及弗迪电池来控制成本;不过海外工厂却需要重新构建供应链,像匈牙利工厂,仅仅是设备调试这一项就拖延了半年之久。

魔幻现实:

在巴西卖27万的宋PLUSDM-i充电要用当地老旧的加油站电网,车主吐槽:“说好的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结果等电网修好要5年!”

独家观点:比亚迪的“护城河”正在变成“围城”

垂直整合模式,曾经使比亚迪达到极高的地位——从进行矿产开采,到包揽4S店事务,其成本比竞争对手低15%。

其实如果说过度地依赖硬件制造,这样在软件定义汽车的这个时代,就反而暴露出了自身的不足之处:

盈利模式较为单一:2024年的汽车业务,其毛利率为22.3%不过手机代工的毛利率仅仅只有8.3%。而且如果说有朝一日车市开始降温,这样公司的财务压力将会陡然增加。

供应商“相爱相杀”:应付账款飙至2416亿元,占负债40%,有供应商哭诉:“利润才3%,还要被砍价10%,这哪是合作?这是修仙渡劫!”

结尾互动:

比亚迪的万亿市值,到底是国货之光的加冕礼,还是泡沫狂欢的前奏?

评论区聊聊:你看好比亚迪用“技术狂人”人设打破天花板,还是赌华为、小米靠智能化弯道超车?

数据来源:比亚迪2024年财报、定焦One行业分析、豹变供应链调查、腾讯混元大模型产业报告、世界能源研究白皮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