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稳坐世界销量头把交椅,引领全球绿色出行新潮流

中国新能源汽车:稳坐世界销量头把交椅,引领全球绿色出行新潮流-有驾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之路堪称传奇。2013 年,产销量仅为 1.8 万辆,然而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发展。2018 年产量达到百万量级,2022 年达产超过五百万辆,如今更是首次突破 1000 万辆大关,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度达产 1000 万辆的国家。
从 2013 年到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增长速度令人惊叹。这背后离不开近百项鼓励政策的推动。政府通过补贴、减税等政策激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同时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如充电桩的布设。据统计,2013 年至 2024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从 1.8 万辆增长到预计年底有望超过 1200 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惊人的速度。
中国新能源汽车连续 9 年位居全球产销量第一,这一成绩的取得并非偶然。一方面,政府的大力扶持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起到了关键作用。随着电池技术的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不断延长,充电时间不断缩短,实用性大大提高。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日臻完善也使得价格不断降低,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不仅为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开辟了新路径,也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政策的持续支持,中国新能源汽车有望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中国新能源汽车:稳坐世界销量头把交椅,引领全球绿色出行新潮流-有驾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占比超过 60%。近几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增速强于世界平均增长速度,2020 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占世界份额为 40.8%,2021 年升至 52%,2022 年达到 62.5%,2023 年 1 - 11 月中国新能源车占世界份额 62.6%,2024 年 1 - 9 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占据了全球新能源车市场的 68% 份额。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不断增加,欧洲和东南亚成为主要出口市场。2023 年,我国出口电动载人汽车 177.3 万辆,占全年我国出口汽车总量的 34%。其中,向欧洲出口了 64 万辆纯电动汽车,占比 41.27%;向东南亚出口了 31 万辆纯电动汽车,占比 20.09%。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挪威、瑞典等欧洲国家销售火爆。在挪威,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历史新高 91.2%。中国车企在挪威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名爵的 ZS 比较领先,比亚迪的唐 EV 在挪威卖得比较火。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先进、价格亲民,深受当地消费者喜爱。荷兰商业银行汽车业高级经济学家里科・卢曼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受到欢迎,不仅因为价格有吸引力,还得益于质量稳步提高。中国品牌美誉度不断提升,欧洲司机普遍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质量和服务表示肯定。
例如,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智能化、辅助驾驶等方面技术领先,且价格优惠,是吸引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原因。在巴西新能源汽车销量 TOP10 中,中国品牌占据 8 席,并且包揽前七。比亚迪成为最大的赢家,共有 5 款车型上榜。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影响力不断上升,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中国新能源汽车:稳坐世界销量头把交椅,引领全球绿色出行新潮流-有驾
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发力,在电池技术、电机系统以及智能网联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在电池技术方面,固态电池研发成为热门方向。例如,众多车企纷纷布局固态电池研发,宁德时代、蜂巢能源、亿纬锂能、中创新航、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辉能科技等电池企业和新兴企业均已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固态电池的研发。固态电池具有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大等优势,有望为新能源汽车带来更长的续航里程和更高的安全性。
在电驱技术方面,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系统不断突破。例如,比亚迪汽车高效大功率轮边驱动系统关键技术入选 2019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及前沿技术,该技术大大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性能和行驶稳定性。同时,智能网联技术也在新能源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华为 5G C-V2X 车载通信技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实现了车联网、远程诊断和控制、在线升级等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全球占据规模优势,形成了 “两超多强” 的竞争格局。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作为行业龙头,市场份额占比较大。2023 年 1 - 11 月,宁德时代市场份额占比为 42.9%,比亚迪市场份额占比为 27.8%。同时,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亿纬锂能等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力逐渐增强。
为提升供应链稳定性,多家车企开始自研电池和芯片。例如,吉利旗下的极氪汽车正式发布首款自研电池 “金砖电池”;广汽埃安旗下因湃电池工厂竣工投产,全面打通上游原材料、研发、制造、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在内的能源生态产业链布局;蔚来发布了面向 900V 高压平台的 46105 大圆柱电芯和电池包。在芯片方面,蔚来发布了首颗自研智能驾驶芯片 —— 神玑 NX9031。车企自研电池和芯片,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还能提升供应链的稳定性,减少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品质保障方面严格把关,尤其是在高寒测试等极端环境下进行严格测试,以提升产品品质。在内蒙古牙克石的国家高寒机动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新能源汽车高寒测试数量明显增加。进行测试的近 1000 辆试验车中,新能源车占比达到了 80%。
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特点,高寒环境下的测试内容涵盖标准测试、极端严苛的非标准测试,以及针对消费者冬季用车的特点,低温充电、低温续航等多维度测试。例如,在标准测试中,车辆需在平均零下 20℃的室外环境下,进行为期 30 天、总行驶里程超过 6600 公里的高寒行驶。在非标准测试中,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包在冰水浸泡后装回整车,随后在零下 30℃冰封 24 小时后进行远程启动,全面考察车辆在极寒环境下的综合性能表现。
为解决极寒地区续航衰减和充电难问题,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采用智能温控技术。长城汽车新能源动力系统专家魏会来表示,在电池管理系统方面使用了智能温控技术,使电池在低温下的加热速率提升了 50%。续航衰减是极寒地区新能源汽车使用的核心问题,而续航的关键在于电池系统。通过智能温控技术,新能源汽车在极寒地区的性能得到了有效提升。
中国新能源汽车:稳坐世界销量头把交椅,引领全球绿色出行新潮流-有驾
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2024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有望超 1200 万辆,增速约 36%,整体渗透率有望达 40%,乘用车领域单月渗透率有望超过 50%。预计到 2030 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达到 60%-70%。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政府政策的持续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在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将继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在电池技术、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领域取得更多突破。电池技术方面,能量密度将进一步提高,续航里程有望达到甚至超过传统燃油车。同时,充电速度也将大幅提升,满足消费者快速充电的需求。智能网联技术将更加成熟,实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的互联互通,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的出行体验。自动驾驶技术也将不断发展,逐步实现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提高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全球各国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一方面,中国车企将继续拓展海外市场,提高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中国将加强与其他国家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发展。例如,建立 APEC 汽车对话、中欧、中德、中法中日等多双边合作机制,加强标准等合作。
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将更加完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产业发展。同时,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信息通信、交通等多个产业的融合将更加深入,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例如,围绕下游应用作 “延链”,加强汽车与能源、信息通信、交通等多个产业的融合。
总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将在市场规模、技术创新、国际合作和产业生态等方面持续发力,继续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