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汽车欠债180亿的消息传出来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公司不是前两年还卖得挺火吗?
确实,2019年哪吒N01上市那会儿,10万不到的定价在新能源市场里算是一股清流。
那时候电动车动不动三四十万,普通消费者根本不敢想,结果哪吒横空出世,销量蹭蹭往上涨,一度冲上榜单前列。
可惜好景不长,短短几年,这家车企就从销量冠军沦落到工厂停摆、债台高筑的境地。
问题出在哪?简单来说,步子迈太大,扯着了。
哪吒一开始靠低价策略打开市场,这本没什么问题,毕竟老百姓买车,价格永远是第一道门槛。
可后来他们觉得光卖便宜车不行,得往高端走,于是砸钱搞研发,新车定价直接翻倍,奔着20万去了。
这一下子就把老用户得罪光了——当初冲着性价比来的,现在价格翻番,谁还买账?
新用户呢,一看你这品牌前身是卖廉价车的,心里犯嘀咕:技术靠不靠谱?
更要命的是售后服务崩了。
有车主反映,车子出了问题,本地连个正经维修点都没有,得跨省才能修。
这哪是买车,简直是请了个祖宗回家供着。
口碑一垮,销量自然跟着垮。
内部管理也是一团糟。
拖欠供应商货款、员工大规模离职,高层频繁变动,连CEO都撂挑子不干了。
这种状态下,别说造车,能维持正常运转都算奇迹。
三年欠下180亿,听起来吓人,但仔细想想,每一步似乎都有迹可循。
哪吒的遭遇不是个例。
这几年新能源行业看似风光,实则暗流涌动。
政策补贴一退坡,不少车企原形毕露。
有的靠代工贴牌混日子,车壳子换个logo就当新款卖;有的沉迷搞噱头,发布会吹得天花乱坠,真开上路才发现续航缩水、故障频出。
消费者不是傻子,吃过一次亏,绝不会再上第二次当。
反观那些活下来的车企,比如比亚迪,走的还是性价比路线。
10万价位区间,技术成熟、售后完善,老百姓买得起也用得起。
再比如小米汽车,虽然刚入场,但雷军深谙一个道理:光靠流量撑不起销量,最终还得回归产品本身。
新能源这行当,技术、资金、服务、营销,缺一不可。
可惜很多玩家只盯着风口,忘了自己会不会飞。
哪吒的故事告诉我们,光取个神话人物的名字,可不会真的让你涅槃重生。
市场从来不同情眼泪,只认真本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