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加持的问界M9,为啥买了不到半年就降价5万?” 2025年春节刚过,广州的李先生在社交媒体上怒斥赛力斯,觉得自己像个冤大头。这可不是个例,赛力斯2025年一季度销量直接崩盘,同比暴跌40%,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国第三大车企,如今咋就跌下神坛了?靠着华为翻身的赛力斯,是不是“成也华为,败也华为”?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背后的真相。
要说赛力斯的发家史,那真是“背靠大树好乘凉”。2018年,这家公司还叫小康汽车,造的是不起眼的燃油车,市场萎缩,亏得裤衩都不剩。2019年,赛力斯瞅准机会,抱上了华为这条大腿,合作推出AITO品牌,问界系列车型横空出世。2022年,问界M5在上海车展一亮相,车载鸿蒙系统、增程式混动,妥妥的黑科技,展台挤得水泄不通。那年,M5卖了5万多辆,赛力斯直接从“无人问津”跃升为新能源市场的香饽饽。
2024年,赛力斯更是势如破竹,销量暴增96.98%,营收和市值双双飙升,一跃成为中国第三大车企。汽车行业分析师老王直言:“华为的品牌光环和技术实力,硬是把赛力斯从悬崖边拉了回来。”可我得说,这光鲜背后,赛力斯就像个得了“仙气”加持的凡人,飞得高,却忘了自己没长翅膀。
赛力斯的麻烦,早就埋下了种子。问界车型的核心技术——三电系统、智驾方案,全是华为的“心血”。赛力斯自己呢?技术研发几乎为零。2023年,他们在重庆搞了个智能驾驶研发中心,想整出点自己的L2+智驾系统,结果呢?人才不够,技术不硬,项目到现在还是“雷声大,雨点小”。这就好比借了邻居的豪车开,自己却连修车的扳手都不会用。
更扎心的是钱的事儿。2024年,赛力斯总负债飙到824.58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7.38%,这数字看着都让人冒冷汗。为了喘口气,他们计划赴港IPO,可市场对他们的信心,早就打了折扣。雪上加霜的是,赛力斯花25亿元买回了商标,想给自己正名,结果呢?消费者还是觉得问界就是“华为的崽”,赛力斯?那是谁?说白了,赛力斯就像个“代工厂”,风光全是借来的。
2025年一季度,赛力斯的销量直接“跳水”,暴跌40%。为啥?先说问界M9,这款车2024年为了跟理想L9、蔚来ES8掰腕子,广州车展期间直接降价5万。结果呢?老车主不干了,网上维权声势浩大,觉得品牌高端形象被“贱卖”。一位上海的车主小张跟我吐槽:“买的时候说是高端SUV,半年就降价,我这脸往哪儿搁?”这波操作,赛力斯算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更要命的是销售渠道。2024年下半年,华为的旗舰店开始力推智界S9、享界S9,问界M9的展位被挤到角落,M7的试驾活动直接被砍。上海一家华为门店的销售员小李无奈地说:“现在店里主推智界,问界的客人少了一半。”
2024年的一项消费者调研显示,80%的问界车主压根不觉得赛力斯是主角,买车就是冲着华为去的。这品牌认知,简直是赛力斯的“心头刺”。
赛力斯的日子不好过,还得怪华为“见异思迁”。当初,赛力斯是华为的“独宠”,问界系列风头无两。可2024年,华为跟奇瑞、北汽合作,推出了智界、享界品牌,赛力斯从“唯一”变成了“之一”。北京的华为旗舰店里,智界S9稳稳占据C位,问界M9只能靠边站。行业专家张教授一针见血:“华为的多品牌战略让资源分散,赛力斯没准备好单飞,立马就露怯了。”
赛力斯也不是没想过自救,计划赴港IPO,筹点钱喘口气。可市场不傻,大家都看得出,赛力斯的技术和品牌底子薄,长期发展就是个“未知数”。这感觉,就像一个靠“富二代”朋友混圈子的小透明,突然发现朋友有了新玩伴,自己却还得硬着头皮往前冲。
赛力斯要想翻身,靠华为这条路是走不通了。首先,技术得硬起来。小鹏、蔚来这些车企,2024年靠自研智驾系统赚足了眼球,赛力斯再不加把劲,迟早被甩出局。建议他们多砸钱建研发团队,别再指望华为的“现成饭”。其次,销售渠道得独立。华为门店靠不住,那就自己开店,建4S店,哪怕慢点,也得让消费者记住“赛力斯”这块牌子。
最后,品牌形象得重新塑。问界M9的降价风波是个教训,高端市场不是靠打折就能站稳的。赛力斯得沉下心,推几款真正有竞争力的高端车型,把“华为代工厂”的标签撕掉。不然,市场竞争这么残酷,赛力斯再不自立,迟早得“凉凉”。
赛力斯的故事,就像一场借力登高的冒险,风光时人人艳羡,危机来时却无人援手。借力可以起飞,自立才能远航。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