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五个能人带一乡,万吨蔬菜过大江。”这个故事,成为了和县发展蔬菜产业的开端,从上世纪80年代一直流传至今。如今, “和县辣椒”已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为马鞍山首个国家地标产品。2022年, “和县辣椒”又成功入选安徽省2022年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不难看出, “和县辣椒”已成农户发家致富的利器。
漂泊十余年,回乡种辣椒
杨家斌,和县阳光蔬菜瓜果家庭农场场主,种植和县辣椒已经有12年时间。在此之前,杨家斌曾在甘肃、江苏、山东等地做面点为生,糕点、包子、馄饨样样都行。
在外头漂泊了十余年,杨家斌仍眷恋着家乡,在妻子生产的契机下,杨家斌决定不再外出,回到家乡做一份事。
年少时,杨家斌就曾听说过“五个能人带一乡,万吨蔬菜过大江”的故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县这个“长江中下游最大的菜篮子”的名声越来越大,种植蔬菜的念头也在杨家斌的脑海里蹦了出来。
“当时除了我老婆,其他人都不看好,认为 我没种过地,没经验,肯定不行。”杨家斌笑着回想当时,妻子很支持自己,夫妻二人决定一试。刚起步时,杨家斌投资了200万元,种植了近100亩蔬菜大棚,包括黄瓜、西红柿、辣椒等。没想到,第一年就迎来了大丰收,这让杨家斌信心倍增。
在田保鲜技术,堪称“独门绝技”
杨家斌继续摸索着前进,陆陆续续扩展至如今,已种植200多亩蔬菜地。从一开始,杨家斌的蔬菜棚里,辣椒占比就偏重,一直到现在,辣椒已成主打产品。 “每年七八月种和县秋延辣椒,可以一直卖到第二年3到5月,再种一季甜瓜,收获后再种辣椒。”杨家斌说,和县辣椒在品种和技术上都在不断更新,其中“在田保鲜技术”堪称和县辣椒成功的“独门绝技”。
杨家斌解释, “在田保鲜技术”是通过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湿度,让成熟的辣椒缓慢生长,可以将辣椒的上市期从当年的11月延后到第二年的5月份,其间择机上市,不仅能卖个好价钱,还能稳定市场价格。
“可以说是和县一代一代蔬菜人摸索出来的好技术。”杨家斌说,凭借这个技术,和县辣椒的上市“可控性”加强了很多,市场竞争力也更强。目前,杨家斌的农场每年和县辣椒产量在五六百吨,基本在本地就能销售一空,然后走向长三角,甚至更远地方的餐桌。
守好“和县辣椒”,守住手中饭碗
如今,杨家斌也注重科学种植,经常参加学习、培训班“充电”,严格把控农药、肥料使用。上市前,主动送检、抽检,按绿色食品标准执行,统一包装销售,每箱辣椒都有合格证和“溯源二维码”。保障和县辣椒品质安全,就是保护这块“金字品牌”。
在种植过程中,杨家斌也注意到两个难题,一个是每年辣椒种植季都是夏季高温季节,而蔬菜不能全面机械化操作,劳动力紧缺,往往会影响种植进度。另外,辣椒的常见土传病虫害防治问题,也有待技术攻关。
不过,杨家斌对“和县辣椒”的未来颇有信心。据其介绍,目前,和县辣椒在当地的种植面积达10万到12万亩,小小的红辣椒,早已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受到长三角地区广大消费者的追捧与好评。
在杨家斌看来,保护“和县辣椒”,有利于提升和县蔬菜品牌影响力,扩大销售网络,提高产品价值,助力农户增收。 “说白了,保护和县辣椒,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饭碗。”杨家斌坚定地说。
大皖新闻记者 朱庆玲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