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有博主曝光了小米YU7的内饰实拍图。
新车取消翻转式仪表盘和HUD,改用前风挡底部的PHUD投影技术,从左侧A柱到右侧形成一体式环绕显示区域,能投射电量、时速、导航等信息。
座舱大面积包裹软质材料,保留悬浮中控屏、双无线充电面板和杯架,下方区域疑似掏空处理。方向盘沿用SU7 Ultra同款设计,带电子怀挡杆和“一键狂暴”红色按钮,短按可触发全动力输出。
不过,这款备受期待的新车却突然缺席上海车展。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在社交平台确认消息后,外界猜测不断。
今年3月底,一辆搭载NOA智驾的小米SU7在安徽高速发生致命事故,导致3人死亡。尽管小米迅速公开数据并承诺系统升级,但舆论对智能驾驶安全性的质疑仍未平息。此时若高调推出YU7,可能引发"技术未成熟就扩张"的批评。
产能层面,SU7累计订单突破40万辆,北京工厂月产能仅2.5万台,待交付订单积压达15万辆。YU7量产需至少2个月调试产线,若分散资源可能导致SU7交付周期延长至8个月以上。知情人士透露,二期工厂7月投产初期仅能缓解部分压力,双线作战风险过高。
市场方面,YU7定位中大型纯电SUV,轴距3米、最高续航820公里,瞄准25万-30万元区间,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Y。但近期竞品动作频频:华为智界R7降价3万,小鹏G7升级激光雷达,极氪001推出磷酸铁锂版拉低门槛。若仓促参展,对比效应可能削弱新车期待值。李肖爽回应"该来的会以最好的状态来",暗示小米更倾向打磨成熟产品。
业内人士分析,YU7预测起售价22.98万元,搭载激光雷达和双电机,若能解决安全口碑问题,仍有实力冲击Model Y的市场地位。但挑战在于如何让消费者接受"性价比屠夫"转型中高端——毕竟25万元以上的纯电SUV战场,用户更看重品牌溢价与技术沉淀。
雷军在内部信中强调:"安全永远是第一要义。"这场缺席看似策略调整,实则是造车新势力必经的成长阵痛。
从SU7事故到YU7隐身,小米正在学习传统车企的敬畏心。能否将危机转化为技术升级的契机,或许比抢发新车更重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