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汽车高调宣布:为了驾驶安全,全面回归实体按键!
各位车友们,小二来了。前几天听说大众汽车公开宣布要全面回归实体按键,我立马竖起了耳朵。
作为一个开了多年车的老司机,我可太懂这个决定的意义了。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大众这一波操作到底是明智之举还是逆流而上。
我先表个态:这绝对是大众近几年做出的最明智决定之一。别看现在所有车企都在追求大屏化、触控化,实际体验如何?问问那些天天开车的人就知道了。
据报道,大众汽车宣布将在未来车型中重新引入实体按键,首先从ID.2all车型开始,主要涉及空调控制、音量调节这些日常高频使用的功能。
大众设计负责人安德烈亚斯·明特甚至放话:"绝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还明确表示从明年开始所有新车型的触摸屏下方都会集成物理按钮。
这波操作可不是大众心血来潮。欧盟新车评估计划(NCAP)已经明确表态,明年将实施新规——车辆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物理控制才能获得五星级安全评级。这个要求可不是闹着玩的,安全评级直接影响销量和口碑。
为啥实体按键比触控屏更安全?简单说就是盲操作和肌肉记忆。
你们开车时有没有这种体验:不用看,手就能精准找到音量旋钮的位置,轻松调节音量。这就是实体按键的魅力。
相比之下,触控屏呢?我前段时间试驾一款全触控界面的新能源车,调个空调温度都得:
低头找屏幕
寻找空调界面入口
再找到温度调节区
小心翼翼点击或滑动调节
全程下来,我的视线至少离开道路3-4秒。按80km/h的速度计算,这3秒钟车子已经前进了60多米,相当于15个成年人的身长。这安全风险谁敢扛?
现代汽车的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他们的焦点小组发现,虚拟按键误操作不仅影响驾驶安全,还会明显影响驾驶员情绪,甚至导致愤怒。开车本来就够累的了,再被触控屏气个半死,谁顶得住?
说实话,这种触控至上的设计思路主要是跟风特斯拉。特斯拉这么做有其品牌定位和技术积累,但其他车企呢?纯粹是羊群效应,看谁跟风跟得快。好在大众率先醒悟,不再盲从,这值得点赞。
有人会说:"那语音控制不就解决问题了吗?"讲真,现在的车载语音识别准确率还差得远。
北方朋友一句"开空调",系统能识别成"开声音";南方口音说"导航去医院",系统能给你规划到"一线"去。这靠谱吗?
实体按键的不可替代性在于它的可靠性和反馈感。按下去有感觉,旋转有阻尼,这种实体反馈是触控屏永远无法提供的。
我试过冬天戴着手套开车,触控屏基本就成了摆设,但实体按键照样好使。
如果问我车内哪些功能必须用实体按键,我的答案是:
空调温度和风量调节
音量控制和音源切换
危险警示灯
车窗控制
大灯控制
这些是开车时高频使用且关系安全的功能,绝对不能为了所谓的"科技感"而牺牲实用性。
我认为,大众这次的决定实际上代表了汽车界的一次理性回归。汽车首先是交通工具,其次才是科技产品。
当"秀肌肉"的科技与基本的使用体验和安全性冲突时,明智的做法是回归本质。
最后对各位车友的建议:买车时别被花里胡哨的大屏和触控界面迷了眼,实际试驾才是王道,特别注意那些日常操作的便捷性。
毕竟,车是要天天开的,不是展厅里的展品。
你们觉得大众这波操作如何?是不是也被触控屏气得牙痒痒?欢迎在评论区和我分享你们的用车体验和槽点。
别客气,咱们一起吐槽,说不定还能给车企提供些实用的改进意见呢。
申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旨在分享好的驾驶知识与经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