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增程汽车”换成“纯电汽车”后,才发现,原来差别这么大!

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主要有「纯电动」、「增程式」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三种类型。

不少人认为「纯电动」汽车技术尚未成熟,续航能力不足,而「增程式」汽车则被视为较好的选择。

这种车型结合了传统燃油车的优势与电动车的环保特性,使得充电问题看似不再是障碍。

但是,事情真的如此理想吗?

作为曾经同时使用过这两种汽车并最终选择了纯电动车的用户,我发现「纯电动」的表现并非如某些声音所言那般糟糕。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呢?

我们不妨从实际使用体验出发,来比较这两种车型的不同。

我从“增程汽车”换成“纯电汽车”后,才发现,原来差别这么大!-有驾

首先,两种车型的「焦虑点」各异。不要以为选择了增程式就能完全摆脱续航焦虑,事实上厂家往往忽略了一些细节:在城市短途行驶时,续航焦虑反而可能更甚。

实际上,大部分增程式汽车在常规路况下,其纯电模式的续航很难达到200公里。

通常只能行驶100-150公里,此时就需要考虑充电了,否则增程系统会介入以保持电量。

如果你不是特别豁达的人,稍微有些经济考虑,很可能会感到焦虑,思考是否需要去充电。

毕竟,用电和用油的成本有很大的差异。

我从“增程汽车”换成“纯电汽车”后,才发现,原来差别这么大!-有驾

至于纯电动车,尽管也会有续航焦虑,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且更可控。

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并不总是在高速公路上,除了节假日,超过500公里的长途行驶实际上很少。

即便在假日长途旅行中,现如今的充电设施已经非常完善,导航系统可以显示附近充电站的状态,避免了长时间排队充电的情况。

一旦离开高速公路,周边充电站也很常见。

根据充电联盟的数据,充电站的密度已达每平方公里26.5个。

因此,增程式汽车并非完全无续航焦虑,只是焦虑的焦点不同,这一点非常关键。

我从“增程汽车”换成“纯电汽车”后,才发现,原来差别这么大!-有驾

接下来,充电困境也有所不同。这一点可能有些难以理解,简而言之,围绕充电的问题,增程式和纯电动车面临的挑战各不相同。

增程式汽车的充电效率受到「电池类型」和「充电桩功率」的影响较小,但极其依赖于「电气系统」的性能。

这导致其充电速度通常无法与纯电动车相比。

以自营充电站为例,如理想L7这类增程车的充电功率平均为60kw/h,而采用800v电气架构的理想Mgea的充电功率可达500kw/h——差异显著。

我从“增程汽车”换成“纯电汽车”后,才发现,原来差别这么大!-有驾

这意味着,在现实生活中,前者可能需要约1小时才能充满,而后者仅需20分钟。

对于没有家用充电设施的消费者来说,在选择增程式汽车前应考虑是否能接受这样的充电等待。

此外,理想汽车的CEO也曾公开其车主的使用数据,显示在70%的时间里,车主使用的是纯电模式;只有30%的时间里,增程器才会介入。

鉴于这种使用频率,加上增程式汽车较小的电池容量和更频繁的循环次数,电池的衰退速度相对较快。

在购买增程式汽车时,必须了解这些因素。

我从“增程汽车”换成“纯电汽车”后,才发现,原来差别这么大!-有驾

最后是具体体验的差异。尽管增程式汽车在设计上非常接近纯电动车,但在实际体验上仍有所不同。

增程式汽车因为有油箱和增程器,其体验和纯电动车自然有差别。

从气味上来说,只要涉及燃油和内燃机系统,就难免有汽油味。

虽然更昂贵的增程车如理想L8的气味较轻,但价格较低的车型则气味较重。

而且,这还与增程器的启动频率有关——越频繁使用,气味越浓。

并不是说使用香氛就能完全掩盖这种气味,它只会变成带点油味的香氛。

我从“增程汽车”换成“纯电汽车”后,才发现,原来差别这么大!-有驾

因此,在购车时不应仅凭展车或试驾车的体验来做决定,因为这些车可能根本没有加油,或者从未启动过增程器。

在噪音和震动方面,虽然在常规情况下你可能感觉不出差别,但一旦电量不足,增程器介入时,你会立刻感受到与燃油车相似的震动和噪音。

通过这些实际体验,你会对两者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我从“增程汽车”换成“纯电汽车”后,才发现,原来差别这么大!-有驾

总之,并不是说增程式汽车不好,只是好的增程式汽车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最好有家庭充电设施,并且不在意燃油的使用。

如果这些条件不满足,坦白说,购买纯电动汽车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